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身体素质更是作为其他素质的基础,对社会发展的速度、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与工作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执行相关政策,出现了一支公益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这只队伍中,根据指导水平的高低划分出了四个等级,其中指导水平最高的等级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了能够全面提升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整体水平,让高级别指导员带动低级别指导员开展工作,有必要对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的设置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目的通过现状调查找到不足之处,通过分析提出解决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水平。本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培训基地和首都体育学院培训基地2013年、2014年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培训班的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参与2014年北京体育大学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的全体学员为调查对象,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市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参训学员基本情况与意见进行了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非职业性的、在非营利性社会体育活动中自愿、义务的对广大群众进行健身指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主要作用是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与开展、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构建社会文明风气、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方式与方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加强群众之间的交流等等。2、从培训大纲规定的培训目标来看,目标设置过于笼统,不能很好地切合指导员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应该按照指导员的指导类别设置培训目标,增强针对性与专业性。3、从培训内容的现状来看,各个培训基地之间设置的课程内容差别较大,对于培训大纲规定的执行情况也不尽相同,应该在充分了解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有何意见与建议之后,根据学员现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课程内容设置调整。4、从培训课程结构的现状来看,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失衡,在培训大纲中对于实践课并无明确要求,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参训学员希望能够加大实践课的比例,应该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做到理论与技能并重。5、从培训方式的现状来看,理论课程的培训方式较为传统,主要以听、讲为主;实践课以示范、指导和训练为主;个别基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入了参观、体验和观摩的培训方式,效果比较理想,得到参训学员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