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小重山》调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重山》是唐宋时期流行词调之一,不仅流传的时间长,其留存的作品也颇为丰厚。它在盛唐创立,经五代发展、改制,于两宋达到顶峰。将唐宋间《小重山》词作为研究对象,不仅有助于揭示《小重山》调的全貌,还对词学发展与研究有着重要的词史意义。本论文将以文学文献为基础,借助绘画、音乐等理论,打破学科间的限制,以求解决《小重山》调的一些遗留问题。除绪论外,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对调名的研究,主要围绕“小重山”之意和调名的演变展开。《小重山》原名《感皇恩》,五代韦庄取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句中“小重山”之意象为调名。而“小重山”本指屏风上重叠的小山图样,韦庄此举,不仅使得调名与内容相谐,“小重山”之名更是呈现出“诗题”之用。第二章是对唐宋《小重山》题材和情感的分析,通过对唐宋间百余篇《小重山》词作分析,可知盛唐是其萌芽期,此时存词不多且题材单一;五代是其发展期,韦庄的改制不仅拓宽了该调的表现范围,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宋是其繁荣期,此时期不仅创作的词人增多,优秀的作品也蔚为大观,发展出了以相思恋情、感时抒怀、祝寿贺喜、交游送别为主的多种题材,其中南宋岳飞、陈亮等人因时代的原因,以小令体制抒爱国热情,成为了该调的最强音。第三章是对《小重山》体制的分析,主要包括体式、句法、章法、用韵及声情。在体制上《小重山》属小令,因调名变化之故,现有文献对其体式的划分多有谬误和遗漏,本文据原有文献与实际创作情况共列四种体式,以双片58字平韵体为正体。句法上以三字、五字、七字为主,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章法上此调于起、过、结之处都有亮点可循。该调声韵以平声为大多数,且词调声情的选择往往与词作内容关系密切,真正做到了声与音和,词与调谐。
其他文献
学界对于空间义量词的研究已经有非常丰富的成果,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对空间义量词的研究尚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一是没有区分空间义量词和空间义计量词,对空间义计量词的关注不够,在空间义计量词的定义、范围、分类等核心问题上尚存在争议,二是对空间义计量词的特殊表量用法研究关注度不够。故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并分析大量语料,试图对现代汉语空间义计量词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
学位
宋荦(1634—1713),字牧仲,号漫堂,又号绵津山人、沧浪寓公、西陂放鸭翁等。归德府人(今河南商丘人)。清初时期,宋荦在文坛和政坛都堪称活跃,既是开府一方的官员,又是主持风雅的文坛领袖。除此之外,他也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其藏书之富,刻书之精,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宋荦的文集和宋氏藏书目为主要参考资料,同时参考宋氏家集、友朋信札、清廷档案、同时人著作、各家藏书志及现有的学术成
学位
管庭芬(1797-1880),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鉴赏家、校勘家、藏书家。其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芷湘日谱》、《芷湘笔乘》、《待清书屋杂钞》、《花近楼丛书》等,多以稿本存世,其中《芷湘日谱》即《管庭芬日记》因日记特有的过程连续性、记录长期性、内容可靠性等价值而备受关注。本文即以《管庭芬日记》为主要研究对象,据此探究管庭芬在藏书、校勘、版本三方面的文献学思想,并试图通过管庭芬的个案研究,展示晚清中
学位
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雄安地区的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迅速进入学者的视野。本文选取雄安新区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容城县,从地方志研究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容城县现存的康熙十二年《容城县志》、乾隆二十六年《容城县志》、咸丰七年《容城县志》、光绪二十年《容城县志》和民国九年《容城县志》五种志书,最终确定以乾隆《容城县志》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文献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梳理容城县的志书史,
学位
陆游诗歌中数字入诗的篇目颇多,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陆游诗歌中的数字入诗呈现多种样态。以数字地名、数字典故和数字对仗三个方面最具特色。数字地名虚用和实用结合,暗寓行踪,壮大气象;数字典故事典和语典交错,寄情于此,借古抒怀;数字对仗形成数对,深谙格律,和谐匀称。陆游诗歌中的数字入诗具有实录精神。陆游善于在诗歌中使用数字发挥诗歌叙事性的功能,既有对历史事件的秉笔直书,又有以“日记体”
学位
缪钺是晚清至民国时期重要词人,他家学深厚,文史兼修,学贯中西,加之勤勉好学,苦心钻研,终成一代知名学者。青年时期的缪钺置身动荡年代,他辗转多座城市求学、工作,结识了许多位志同道合的友人,也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着自己的学识。缪钺的词作和词学研究,均注重词体之本色,他现存词作有九十余首,内容丰富,不仅是其个人生活的写照,更能从中窥探时代的状貌。从题材上看,缪钺的词作大体上可以分为送别词、记游词、咏物词、
学位
《天仙子》作为唐教坊曲名之一,随历史发展不断更新其艺术形态,至明清仍有创作,经久不衰,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会从曲调渊源、乐舞风貌、曲辞体式、主题声情这四个方面对《天仙子》进行研究。第一章考据《天仙子》的曲调渊源。首先,探究《天仙子》本事来源,通过对比“刘阮遇仙”本事与“龟兹舞曲”说两种说法,基本认定其来源于《幽明录》中所记载的“刘阮遇仙”本事。其次,解释《天仙子》曲调含义,并对其异名《万斯年
学位
金檀作为清代藏书家,无论是在收藏、编刊图书,还是在书籍保存、流传过程中均作出了贡献。其“收藏之富,甲于一邑”,建“文瑞楼”贮藏其书,该楼所藏有诸多世所罕见的宋元明精椠,如元刻珍本《皇元风雅》、旧抄本《丁鹤年诗集》等;除钟情藏书外,金檀也喜刻书,将刻书处定名为“燕翼堂”,校勘并刊刻明代贝琼撰写的《贝清江先生全集》四十卷、辑注并刊刻《青丘高季迪先生诗集》十八卷、《遗诗》一卷、《扣舷集》一卷、《凫藻集》
学位
谢惠连的文学成就虽然比不上谢灵运、谢朓等人,但是其诗文创作也颇多名篇,并且反映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特殊的文学风貌。本文选择以谢惠连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集中探讨其文学创作的环境背景,诗、赋、文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探讨其史书评价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本文整体上从纵向的角度出发,以整个文体发展的大背景为依托,同时部分又以横向的比较作为补充,从而彰显出谢惠连文学创作独特的艺术特点,进而对他在文
学位
温子升、邢劭、魏收三人以其杰出的才华在北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人不仅生存时代相近,在文学创作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不尽相同的人生经历及处世哲学,又使得三人之文呈现了不同的个性风貌。可以说,正是这样的“大同小异”,促成了三人在文学史上的并称。具体言之,“三才”之文既有相似的精神内涵及艺术形式,又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在朝为官的经历,使得“三才”文之内容多与国家政治相关,而本着北朝一贯的质朴文学精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