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blanse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耕还林工程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该工程的深入实施,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已初现,但同时在实施中也逐步暴露出一些新的情况,新问题。 如何巩固已有的退耕还林效果,以达到退耕还林“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目标,实现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是该工程下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中央政府、生态建设地区地方政府、生态受益地区地方政府、退耕农户等四方利益群体。连年的中央直接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投资使其遇到了资金缺乏的困难,已有的退耕还林参与者各方出现了激励不足的局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增强了,其生态消费需求也增加了。但是,从退耕还林区和上游地区角度来看,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成本显著地超过其生态服务的效益,所以,退耕还林生态退耕还林的实践,对现行的制度建设和完善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有必要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如果能够制定正确的补偿机制,使退耕农户在退耕地上能得到长期效益,那么他们就会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实现自己的眼前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的最佳配合,使退耕还林成为改善当代人及后代人福利的举动。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有利于我们可持续发展愿望的实现,退耕农户并没有天生破坏生态环境的偏好。合理的机制建设不仅能使外部成本内部化,还能使外部收益内部化,因此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是退耕还林工程能保持持久的关键。 论文着重从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区的建设主体利益得失视角来分析现行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了保持对生态建设主体的经济激励是达到中央政府的生态效益目标的根本。论文试图结合理论与实践,并利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对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坚持的原则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补偿机制实施方法、设想、以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首先,论文导言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界定了研究范围。 其次,论文阐述了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生态建设补偿的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动态。 再次,对生态补偿进行理论分析,为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论文第四部分对现行退耕还林补偿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以“理性人”的假设前提条件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退耕地农户的激励问题进行探讨,指出激励不足是下一阶段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另外,单独分析了区际之间的补偿的缺乏。指出流域生态环境为人们的生存、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资源条件,流域生态服务在表现出不可分割的自然属性的同时,也显示出外部性的特征。因此,从国家和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建立流域内行政区域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从制度安排上矫正流域生态服务的外部性,可以激励生态服务的有效供给。 论文第五部分为论文的核心内容,提出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着重探讨了建立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筹资机制的方法,分别考虑生态服务供需双方的成本、受益,以所在地区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为主要指标确定各地支付水平,建立补偿费的分摊模型,并且以我国2002年各省的GDP、恩格尔系数为依据计算出各省应在退耕还林生态建设补偿中所分摊额度,同时,也提出了构建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中的分配机制、运行机制、组织机制及其他配套机制的设想。 论文第六部分对湖北省恩施市退耕还林实践进行了案例分析。通过对实地调研情况分析,以退耕还林农户利益变动为重点,考察了该市退耕还林农户目前的生活状况及补偿到期后预计收入来源、收入稳定程度、是否影响生计等情况,据此提出了下一步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与资本结构理论走向融合,产品市场竞争与资本结构关系的研究成为学术热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别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的资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