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一直为研究重点。大量的研究证实肿瘤转移具有器官特异性。而肝脏有着丰富的双重血供,许多脏器的恶性肿瘤可经血行或淋巴途径转移至肝脏,其中又以结直肠癌多见。结直肠癌患者中约20-25%的患者在确诊时同时合并肝脏转移;而另有25-50%的患者会最终发展为肝转移癌。转移性肝癌的治疗方式很多,包括手术切除、肝脏移植、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免疫调节及生物治疗等。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达成共识:手术切除是一种有效并可能使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长期生存的治疗方法。传统的肝切除方法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效果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如何使肝切除手术更加安全和有效仍然是一个有待完善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肝脏外科是外科手术与肝脏解剖的结合,肝脏解剖学的研究促进了肝脏外科的发展。早期通过肝脏解剖学的研究来提升肝脏切除技术,中期通过大量肝脏外科的临床研究来提升手术安全性,近期则是通过微创技术的研究来提升患者术后康复的质量。安徽省立医院许戈良教授在国内较早提出精细肝脏外科这一理念并应用于临床。精细肝脏外科具体手段包括术前精细的评估规划,术中精确解剖、精细止血、精心维护肝脏组织,术后快速康复治疗。术前精细的评估规划,可以确保手术的精确性、安全性,同时有效的防止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术中精细地操作,可以尽可能的达到肿瘤R0切除标准,同时减少术中血管及胆道损伤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剩余肝脏组织及其功能;术后精细的快速康复治疗,可以促进病人心理以及生理上的早日康复。本研究根据收集的3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资料,初步探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在肝脏手术领域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目的:探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3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肝切除组19例和精细肝切除组17例。1.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肝功能水平、术前吲哚青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肝脏转移灶的数目;2.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结果:1.精细肝切除组与传统肝切除组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术前肝功能水平、ICGR15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精细肝切除组与传统肝切除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和输血例数、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精细肝切除组与传统肝切除组相比,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all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肝切除手术,应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恢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