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2007年我国大陆地区围产儿腹裂畸形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6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1996-2007年我国大陆地区围产儿腹裂畸形的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的主要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监测年间我国大陆围产儿腹裂畸形的患病率及其动态变化趋势,掌握我国大陆围产儿腹裂畸形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对降低我国大陆围产儿腹裂畸形的发病率和围产期死亡率,提高围产儿整体素质和生存发展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法收集资料,采用χ2趋势检验对1996-2007年中国围产儿腹裂畸形患病率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对几个主要影响腹裂围产儿分布的因素进行危险度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腹裂畸形围产儿死亡的部分影响因素。结果1996-2007年间共监测新生儿6 308 594例,其中腹裂畸形1601例,平均患病率为2.54/万,12年内没有明显地增长趋势。城乡间、男女间以及孕产妇不同年龄组间患病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城市患病率(1.91/万)低于农村(3.87/万),男性患病率(2.20/万)低于女性(2.62/万),孕产妇年龄<20岁组患病率(10.38/万)高于其他各年龄组患病率,随着产妇年龄增大其子代患病率有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产妇居住地、围产儿性别以及产妇年龄均是围产儿腹裂畸形的相关影响因素。12年间我国大陆围产儿腹裂死亡率有下降趋势(P=0.0352),孕产妇文化程度和是否单发畸形这两个因素是围产儿腹裂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1)我国大陆1996-2007年间围产儿腹裂平均患病率为2.54/万,12年间没有上升趋势。(2)围产儿性别、产妇居住地和年龄是围产儿腹裂患病的影响因素。(3)我国大陆1996-2007年间围产儿腹裂平均死亡率为72.1%,12年间有下降趋势。(4)产妇文化程度和腹裂类型是围产儿腹裂死亡的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到“十一”五计划末,也就是2010年底,我国经济总量预计将达到38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探索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方面的重要经验和实践成果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研发与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形成多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