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全球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呈现出老龄化得趋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患上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中最常见和多发的病便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有骨痛、呼吸功能降低、并发骨折、椎体压缩畸形使发生驼背、身高降低等,有报道,我国现在可能有接近1亿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未来的四年可能会达到1.1亿。骨质疏松症有三个主要特性,分别是:骨生物力学性能降低,骨小梁退化和骨量下降,骨质疏松症可引起许许多多的并发症,在里面属椎体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使得椎体压缩最为严重,绝经后妇女由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可达到16%,而在大于70岁的老年人可达到20%。由于常常缺乏很好的治疗方法,常常在许多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后的生活质量非常低,于是引起了许许多多的并发症;病变椎体在病变晚期压缩可加重,患者出现明显腰背部疼痛并且后凸畸形角度加大,椎体压缩,畸形会压缩胸腔,进而压迫心肺影响呼吸和循环,最严重的可发生死亡。以往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因为对患者的创伤大,而且许多患者常常有其它的一些并发症等有可能无法采用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现在全世界公认的,认为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法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它是由改进了传统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而演变而来,可是在许许多多的外科手术应用中发现传统的骨水泥(PMMA)有众多缺点[1,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项先进治疗手段的推广应用。因此,为了对PKP骨填充材料进行改进而选用一种合适的动物模型,用于模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微创治疗全过程是必不可少的。Newman等[3 ]提出羊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具有其独特优势。本研究以雌性山羊为对象,分别采用卵巢切除和卵巢切除联合糖皮质激素肌注的方法来建立类似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通过骨密度扫描,Micro-CT重建和骨参数分析,组织病理切片,血清学检测的方法观察山羊去势前后骨密度,骨小梁结构及血清学的改变,以验证骨质疏松模型是否构建成功,为寻找一种可靠的方法快速构建山羊骨质疏松模型和应用于后续实验研究提供客观依据和实验基础。目的:探索一种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实验方法建立大动物骨质疏松模型,为模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而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本实验选用广州地区的健康雌性山羊25只,平均年龄(3.5±1.5)岁,平均体重(28.3±3.6)kg。随机分为对照组(A)与实验组(B,C,D),其中A为对照组(未切除双侧卵巢、未应用糖皮质激素,n=7),B、C、D为实验组,B为单纯去势组(ovx,n=6),C、D组均为去势+激素组(ovx+steroid,其中C组为术后第三周开始激素肌肉注射三个月,n=6;D组为术后半年进行激素肌注三个月,n=6)。分别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去势前与去势后3、6、9、12个月的腰椎椎体骨密度,显微CT分析,骨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血清钙、磷与骨钙素(BGP)的变化,以评价去势和去势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构建山羊骨质疏松模型的效果。结果:去势12个月后,实验组腰椎椎体BMD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值均﹤0.01);联合糖皮质激素应用后的C、D组(ovx+steroid)与B组(单纯OVX组)相比,腰椎BMD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3、6个月C、D组的BMD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D组应用激素后,二组无明显差异;去势l2个月后,B、C、D组的腰椎BMD较自身去势前分别降低18.3±2.2%、26.5±1.9%和26.8±1.5%,而对照组则未发现明显降低。血钙、磷,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骨钙素各项指标去势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去势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发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D组在激素疗程结束后均较同期的B组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CT分析结果表明, ovx+steroid组在应用激素之后山羊腰椎椎体相对单纯OVX组的椎体骨小梁更加稀疏和更多发的断裂与更大的间隙,山羊的腰椎的松质骨骨小梁数目、厚度以及骨体积分数的降低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骨小梁间隙,表面积体积比增高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腰椎的骨小梁密度及粗细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相对对照组在术后12个月均发生了明显骨质疏松,尤其是去势联合应用激素的方法可能是山羊骨质疏松模型构建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