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主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3d过渡金属与2,6-二亚胺-吡啶配合物[ML2]2+(M=Sc-Zn,L=2,6-二亚胺-吡啶)的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确定并揭示了各个化合物的氧化态以及化学成键情况。并初步探讨了3d金属与2,6-二亚胺-吡啶三齿配合物[ML]2+在CO2电催化反应中的反应机理。第一章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对象选取的理由和意义。第二章简要介绍了相关的理论计算方法、基组选择和所使用的理论计算化学软件。第三章基于DFT方法,重点研究了化合物[ML2]2+(M=Sc-Zn)的几何结构,电子构型和化学成键等。不同自旋多重度下的计算结果表明,各个化合物的基态分别为:单重态的[FeL2]2+和[ZnL2]2+;二重态的[ScL2]2+、[CoL2]2+和[CuL2]2+;三重态的[TiL2]2+、[CrL2]2+和[NiL2]2+;四重态的[VL2]2+和六重态的[MnL2]2+。另外,我们得出了Sc、Ti和Cr在该类化合物中的氧化态为+III,而其余的3d金属氧化态在此类化合物中的氧化态均为+II。且前3d过渡金属(Sc、Ti、V、Cr)螯合2,6-二亚胺-吡啶的复合物的相关研究是第一次报道。为了更深入的理解该类配合物的化学成键特征,我们给出了3d金属原子(Sc-Zn)和配体中氮原子(N)的径向分布图,并做了能量分解分析(EDA),综合两者的分析可以得知,金属与配体的有效重叠越来越少,中心金属氧化态逐渐下降,金属-配体键(M-N)表现出明显的共价性特征。第四章主要探讨了以3d前过渡金属Sc化合物作为催化剂,CO2电催化还原反应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在质子耦合电子传输(PCET)作用下,我们得到了生成*CO和*HCOOH(“*”代表物种的活性吸附位点)的反应通道,并发现生成*HCOOH的反应通道为优势反应通道。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讨论了优势反应通道的反应机理。通过对[ScL]2+催化还原CO2的机理研究发现,CO2可被还原得到CH4和CH3OH,但是生成这两种产物的反应路径也为竞争反应,且生成CH3OH的反应通道更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