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的极度短缺成为阻碍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成为经济社会大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培养造就有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以及新一代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将来的职业发展生涯设计,使得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的职业教育承载者——高职学院,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历史使命。然而,目前高职学院固有教学模式的相对滞后,高职学院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和政府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得高职学院的发展壮大步履维艰,满足不了日益加剧的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现在一方面是社会急需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目前还难以满足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以及办学定位还没有完全找到应有的感觉;师资比合理化存在历史遗留问题;投入到实训环节的大量资金难以一步到位;培养的学生学历教育的痕迹比较重:毕业生所能达到的技能水平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高职学院招收的学生中有80%来自于农村和乡镇的应届或往届高、初中毕业生,这部分人属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范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职学院一方面要面对的是如何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如何通过办学定位来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法和师资配比,加大实训力度,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管理体制来提高有效开发力,将培养开发出来的这部分农村人力资源输送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农村人力资源的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问题,通过系统规范的培养和培训,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高技能人才,解决社会“技工荒”的需求问题,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