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简称CFS)是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于1988年正式命名,属于亚健康范畴。当前,CFS发病率较高,给社会和人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CDC预测,CFS将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尚无定论,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日渐成为中医治疗和研究的优势病种。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以其独特的疗效、无毒副作用且经济实惠的特点,在治疗本病上具有较大的优势。近年来,大量的临床报道证明了这一点。本研究从针灸治疗CFS临床有效这一实践基础出发,根据CFS的发病特征及临床表现、中医关于慢性疲劳的认识及现代医学的应激学说,参阅大量古今文献,采用复合应激因素复制慢性疲劳大鼠模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设计,运用科学实验方法及现代化检测手段,对动物模型及针刺对CFS大鼠的调节作用进行评定,旨在进一步完善慢性疲劳动物模型,揭示CFS的发病机理及筛选有效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探讨针刺对CFS大鼠神经一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针刺治疗CFS取效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研究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体重190-2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和人参皂甙组。采用慢性束缚加强制冷水游泳结合随机昼夜颠倒,电刺激足底方法,建立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治疗,模型组造模后不予治疗令其自然恢复,治疗组在造模的同时进行治疗。针刺组取百会、肾俞、足三里两侧交替进行;人参皂甙组给予人参皂甙液灌胃治疗,共一个月。实验结束后,观察实验动物的一般情况及行为学方面的变化;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及垂体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DA)、5-羟色胺(5-HT)的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结果:1、一般情况和行为学变化:造模开始,各组大鼠的饮水量、进食量、体重、大鼠粪便及皮毛色泽和眯眼等均无明显异常。随着造模时间的推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一般情况差,明显消瘦,体重增加不明显(P<0.01),旷场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1),悬尾后挣扎次数明显减少,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一般情况好,体重增加明显(P<0.05),旷场活动次数均明显增强(P<0.01),悬尾不动时间有所减少(P<0.01)。2、下丘脑及垂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E明显升高(P<0.01),5-HT明显降低(P<0.01),DA轻微升高(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NE降低(P<0.05),5-HT升高(P<0.05)。3、IFN-γ、TGF-β水平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FN-γ明显降低(P<0.01),TGF-β升高(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IFN-γ升高(P<0.01),TGF-β降低(P<0.05)。结论:1、本实验证实了采用慢性束缚加强制冷水游泳结合随机昼夜颠倒、电刺激足底等复合应激因素建立的大鼠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复制了CFS的临床表现,采用该模型进行研究具有稳定性、科学性和可重复性。2、针刺可以显著逆转模型大鼠的“躯体疲劳”和“心理疲劳”,通过身心调节改善动物的疲劳状态,具有抗疲劳、抗应激的作用。3、针刺可以调节CFS大鼠下丘脑和垂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降低NE的含量、升高5-HT的含量,以及调节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提高IFN-γ、降低TGF-β的含量,这些可能是针刺改善慢性疲劳状态,治疗CFS的获效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