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恶性造血干细胞克隆增生分化异常的疾病。以骨髓病态造血、外周血血细胞减少及容易向白血病转化等为主要特征。此类病人生存期短、死亡率高。因而识别与病情有关的危险因素和准确估计预后是至关重要的。染色体核型情况不仅对MDS的早期诊断及分型有指导作用,而且对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治疗决策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目前它已被公认为是评估MDS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1997年国际MDS危险分析专题讨论会提出的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IPSS)已将染色体有无异常及异常的类型情况列为评估MDS预后的一项重要评分标准。本文旨在分析MDS中染色体核型变化的规律以及它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我们分析了我院自2000年9月至2004年1月住院的45例初诊MDS患者,着重观察了这些患者中染色体异常的检出情况、染色体异常的类型、染色体核型异常与MDS亚型的关系、染色体改变与MDS临床表现的关系、染色体改变与MDS的白血病转化及预后的关系。得出以下结果:(1)45例MDS患者中共有27例出现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核型的总检出率为60<WP=62>%。24例男性患者中有核型异常者15例,21例女性患者中有12例。年龄≤60岁的MDS患者的核型异常发生率为59.6%,> 60岁的患者为62.5%;(2)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异常染色体有1、3、5、7、8、9、11、15、16、18、20、21号等。染色体异常以数量异常为主,其中单纯数量异常者占异常总数的64%,单纯染色体片段丢失及单纯相互易位者均占7%,其余22%的患者具有两种以上形式的染色体异常;(3)27例低危型MDS(RA、RAS)中有核型异常者13例,发生率为48.1%;18例高危型MDS(RAEB、RAEBT)中核型异常者为14例,发生率为77.7%,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在低危型及高危型MDS中均发现有染色体复杂核型改变,分别为2例、5例,占各组核型异常总数的15.3%、35.7%;(4)45例患者中有8例发生了急性白血病转化,分别为M2(2例)、M4(3例)、M1、M5、M6各1例,总转化率为17.8%。其中,染色体正常组患者无一例转化为白血病,简单异常组及复杂异常组的转化例数分别为5例和3例。8例发生白血病转化的病例中有2例在转化过程中出现了核型演变,分别在原有核型异常的基础上出现了-16和dup(1),这2例患者虽进行了化疗,但均未达到完全缓解,分别于白血病转化后2个月和4个月死亡。此外,两例具有t(8:21)(q22:q21)的RAEBT患者均转化为急性非淋<WP=63>巴细胞白血病-M2。(5)18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MDS患者中有5例死亡,中位生存期为26.8个月;27例核型异常患者的死亡例数为11例,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根据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标准对45例MDS患者进行评估,低危组2例(4.4%);中危组I 23例(51.1%),中位生存期为866天;中危组II 8例(17.8%),中位生存期为491天;高危组12例(26.7%),中位生存期为250天。综上得出结论:(1)本组病例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60%,年龄、性别因素与MDS的染色体异常发生无关;(2)MDS的染色体异常形式广泛,但以数量异常为主;(3)高危型MDS(RAEB或RAEBT)的核型异常发生率较低危型MDS(RA或RAS)高,且前者的复杂核型检出率也明显升高;(4)染色体改变与MDS的白血病转化密切相关,核型异常组的白血病转化率较核型正常组高。部分MDS在白血病转化过程中存在着核型演变,这类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差,死亡率高。具有t(8:21)(q22:q21)的MDS患者应视为AML-M2的早期阶段,应早期给予化疗,争取尽早获得完全缓解;(5)在MDS中,核型正常的患者在预后生存方面优于核型异常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对MDS的评估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鉴于核型异常的上述意义,临床医生应将该检查做为MDS常规检测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