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大量的使用补贴,正是因为补贴主要对企业或产业有着保护、竞争和扶植的作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的有利。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中国出台的许多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在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快速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使中国也成为了一个国际贸易大国。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充分利用当前贸易自由化的大好环境,发挥了我国产品享有巨大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比较优势,以低价竞争实现了对国际市场的抢占,持续几年对美国、加拿大及欧盟等国形成贸易顺差。中国外贸出口增长迅速,贸易顺差巨大的情况下,这对有贸易逆差的国家构成了较大压力。为了缓解因此造成的竞争压力和保护本国产品与企业,不少贸易伙伴在转嫁因体制问题造成国内经济不景气的真实原因的同时,一边鼓吹“中国威胁论”,一边不顾一切的对中国产品实行反补贴。继反倾销之后,反补贴也开始成为各国抑制中国产品进口的利器。在加入WTO后,中国依据SCM的要求和《入世议定书》中的承诺,对国内的补贴政策进行了清理与修改。但国外对中国的补贴已经呈现出反补贴来势凶猛、涉案行业比较集中、反倾销与反补贴同时进行等显著特点。自2004年加拿大发起的首例反补贴调查案至今,各国针对中国发起的反补贴已成为新一轮贸易救济小高潮。中国2006年至2011年连续5年成为全球反补贴措施的“重灾国”。为什么中国依据SCM的要求和《入世议定书》中的承诺,对国内的补贴政策进行了清理与修改后,针对中国发起的反补贴却从无到有,数量从少到多?中国的补贴制度的问题在哪?我们要怎么做?这些都是我们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WTO的补贴与反补贴的界定与分类后,通过对国外对华反补贴现状的分析,分别从外部原因和中国自身的原因的角度来分析各国对中国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原因。除了刚才提到的贸易顺差的外部原因之外,2016年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将自动失效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那些还没承认中国市场地位的欧美等国因不能在对中国产品上使用替代国政策,开始寻找日后适合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的武器。反补贴正是能找到的最适合的大棒。虽然我国政府对国内的补贴政策进行了清理与修改,但我国的补贴制度的问题依然未解决。在对针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发起的50个反补贴案件进行归纳总结后,可以看到这当中涉及的补贴政策有税收项目优惠、优惠贷款、低价提供基础设施投入和原料投入项目、国有企业补贴项目等六类。补贴项目涉及面非常广泛,涵盖了中国国企改革、金融体制、外资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诸多领域。对这些补贴再次进行归纳总结,这其中最主要的焦点还是集中在公共机构的认定和补贴专向性的认定上。根据SCM的规定,除政府之外,公共机构以及受到政府或公共机构委托或指示的私营机构也可以向企业提供财政资助。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是否是公共机构,这个问题不仅决定着中美双反案的成败,还可能决定今后出现的类似反补贴案的成败。而补贴专向性的认定则是从专向性方面探讨为什么中国在清理补贴后还会遭遇反补贴调查。由此,进一步把握出中国补贴制度的特点。针对中国补贴的地方政府实施的经济发展优惠政策问题突出,优惠政策规范性不强且缺乏透明度以及对行业和产品补贴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滞后的特点,引出了补贴制度的完善问题。希望能从争取各国早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规范补贴政策,建立并完善预警机制,充分利用不可诉补贴,完善政府的相关扶植制度,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几个方面对中国的补贴进行完善,使中国的经济在不受反补贴阻碍下情况下,继续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