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济正处于大的调整过程中,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公司治理体制的根本转型。转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这样一个转型大背景之下,中国企业出现了各种问题,集中体现为国企经济绩效的不如人意。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联研究,对于剖析公司治理作用机制并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分析和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促使我国企业顺利转型而言,具有主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融合企业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创新理论等理论范式,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 第二章首先对公司治理及其与公司绩效关联的理论起源作了追溯。对企业理论、能力理论等有关理论的回顾和分析表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能理顺企业经济关系(特别是产权关系),通过为公司管理提供激励机制,提高资源配置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文章接着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作了介绍和评析,认为需要进行修正,组织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纳入治理结构来实现权益,而组织外部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宜通过战略管理来考虑。该观点为本论文后面的治理结构和文化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后,本章对董事会结构和职能研究作了介绍,为后面的测度研究打下了基础。文章还就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关于国企改革的讨论作了综述,指出目前存在两个焦点,一是治理结构变革,二是传统文化的变革,本文指出:在公司治理正式制度的变革同时,既需要与文化创新同步进行,也需要适应既有的文化环境特征。 第三章初步建立了公司治理及其与公司绩效关联的理论体系。首先界定了公司治理的制度本质,探讨了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在制度经济学意义上的内在关联,从而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制度性范畴体系。本章接着分析了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并探讨了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特殊地位。此外,论文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归纳和预见了董事会的三种职能,这三种的职能发展相应导致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作用模式的变更,从纵向授权,到纵向授权与横向职能交叉。最后,通过理论剖析和案例分析两种方式,证明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影响资源的供给和配置方式而实现的。 第四章从非制度因素出发,探讨文化环境因素对公司治理及公司绩效的作用和意义。第一节概述了文化的有关理论,指出:第一,文化与制度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存在着内在关联;第二,企业家(创始人和高层管理者)对组织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第三,组织文化是可以管理的,其方式是通过文化融合,对人的行为进行激励和约束;并对企业文化的分类及其指标作了探讨。本章第二节论述了文化因素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影响,指出从静态看,正是文化的多样性造成各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多样性;从动态看,文化的变迁及其滞后性导致各国公司治理模式出现了危机。最后,借鉴Hofstede的评价框架,对我国文化特征作了评价,指出其面临的创新挑战。 第五章主要研究了转型期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特征。文章认为我国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主要存在四类治理模式:老三会体系主导型、新三会体系主导型、新老体系结合型、以及新老皆弱型,上过四种模式存在政府、企业家和董事会三类主导主体,并以企业家为主体最为普遍。理论分析和结合经济指标比较表明,新老结合模式是当前适合我国国情的转型模式,最优的转型轨迹为老三会模式一新老结合模式。但基于我国新兰会运作体系的不规范性,必须强化董事会的治理职能,董事会主导的新三会规范治理模式作为国际规范模式,是我国企业转型的最终目标模式。为此,在转型期既要强化董事会等正式治理制度的监督和控制作用,又要结合现有的文化支撑体系,发挥传统文化中的优势部分,以实现顺利、平缓过渡。 第六章借助于 SPSS刀统计软件包,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和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公司经济绩效、创新绩效与股权集中度相关,创新绩效与企业的文化类型相关;公司周边绩效与党、工参与程度正相关,表明党工组织的参与有助于企业周边绩效的提升,但周边绩效的作用趋势与经济绩效相反,表明我国企业大都未能利用好利益相关者价值。以上实证研究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与创新指出方向,尤其是党工在短期内参与的重要性。 基于统计分析方法存在的局限性,第七章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作进一步研究,通过仿真,重点解决如下三个问题:治理机制对公司绩效及长期发展的影响;文化制度支撑环境对公司绩效及长期发展的影响;以及治理机制与文化支撑环境之间的协调匹配关系。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联机理研究;*)转型期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研究;臼)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联的测度与统计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