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和人工藓类结皮层对土壤及植物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初探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manking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生物结皮和人工培养生物结皮能显著增加地表0—5cm土层的营养物质含量,对土壤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范围仅限于表层0—5cm,对更深层次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则无显著影响,在表层0—5cm内,水解性N、有效P、速效K、有效S和有效Mo的含量都表现出自然结皮>人工结皮>无结皮,而有效Mn的含量人工结皮含量最高。土壤中有效N与有效P、速效K和有效Mn显著正相关(P<0.01);有效P与有效Mn显著正相关(P<0.01),有效P与速效K显著相关(P<0.05);速效K与有效Mn显著正相关(P<0.01),速效K与有效S正相关(P<0.05)。生物土壤结皮对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包括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七种植物中都共同表现为生长在结皮层土壤上的植物N营养元素含量高于生长在无结皮层土壤上的植物N营养元素含量,结皮层草本植物P营养元素含量不低于无结皮层的,结皮层半灌木P营养元素含量低于无结皮层的。在植物体内,N和P营养元素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P和K营养元素含量相关(P<0.05);Mg、Mn和S营养元素含量相关(P<0.05)。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与植物的生理活动不同有关,或者是由于生物结皮与植物根系之间的竞争关系造成的。采用称重法在7—9月份对不同类型结皮进行凝结水观测试验,从单日3h吸湿凝结量的变化和吸湿凝结水的垂直变化看,凝结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苔藓结皮>藻类结皮>无结皮层,说明苔藓植物具有很好的吸水能力。在测定期内苔藓结皮平均吸湿凝结量约为0.68g,说明吸湿凝结水是沙漠苔藓生命活动重要的水分来源。室内培养藓类发现真藓的成活率是最高的,在土壤浸出液和Knop营养液中成活率接近于90%。在培养过程中发现真藓的繁殖具有多样性,可由原植物体顶端直接生长产生新的植物体,也可由植物体直接产生原丝体,再由原丝体产生新的植物。野外对真藓、土生对齿藓和刺叶赤藓的人工培养发现成活率最高的是真藓,土生对齿藓仅有少量存活,但不能形成明显的结皮层,刺叶赤藓未发现有成活的植物体。对照样地的试验表明,在土壤基质稳定的基础上,土壤中的藻类可快速繁殖形成结皮层,在样地中培养的当年藻类结皮层盖度最高可达到40%,最低为25%,平均为31.67%,到2008年可达到90%以上。2006年样地总面为11.54 m~2,2008年样地总面积为13.48 m~2,2年期间样地面积共增加了1.94 m~2。藓类结皮层盖度也具有明显的增加,6号样地2006年仅为6%,2007年为40%,2008年达到100%。结皮层厚度2006年为1-2mm,2008年达到3-5mm。人工培养藓类促进结皮层形成试验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性蛋白(hs-CRP)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危险分层、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长期预后价值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就诊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行PCI的患者287例,测定患者术前hs-CRP及其他心血管危险标志物水平,平均随访54个月,记录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分析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心血管再入院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