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在此后的灾后重建中,科学技术的全方位介入对灾后重建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科学技术助力灾后重建,灾后重建这项社会事业又使科技的工具理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并促使科技自身得到发展与创新,科技介入灾后重建工作实质上是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过程,这种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衍生出了一定的社会效应。本文试图从STS理论的视角去分析科技介入汶川灾后重建的现状,并最终指出汶川灾后重建科技介入所产生的社会效应。 第一章引言简要分析了本文选题的依据、研究目的和意义、相关研究综述、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以及难点。 第二章STS理论及概念界定,主要介绍了STS理论中科技与社会互动的相关理论以及科技介入、灾后重建、社会效应等相关概念的界定,以作为本论文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础。 第三章从七个方面简要分析了科技介入汶川灾后重建的现状,即包括科学发展观—重建的指导思想、系统科学思维—重建的运行方式、重建的技术评估—重建的指导基础、科学重建规划—重建的前提条件、重建政策措施的技术导向、科技人力资源的技术奉献与先进科技在重建中的应用。 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提出了汶川灾后重建科技介入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即正面的聚合效应(由技术创新效应、产业创新效应与人才培育效应组成)与扩散效应(由样本效应与技术推广效应组成)以及精神文化的滞后效应。最后一章是对灾后重建科技介入的总结与反思,提出灾后重建科技介入的过程实质是科技与社会互动的过程、要始终坚持发挥科学发展观在灾后重建中的思想引领作用以及推行科技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