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测量DSA及全脑血管造影术(CAG)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三维重建过程中患者全身皮肤剂量,为患者行必要的防护和优化手术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苏大附一院221例(168例CAG和53例PVP)患者,利用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配置的穿透电离室型剂量监测系统,测得透视时间、摄影帧数、DAP值、CD值。另外选取53例患者(38例CAG和15例PVP)进行剂量测量,分别记录正侧位、三维重建的DAP值和CD值,用热释光剂量元件(thermoluminescent dosemeter,TLD)测量上述各步骤的ESD,检验CAG中三维旋转血管造影患者单次ESD与正侧位血管造影单次ESD之间以及PVP三维软组织成像ESD与CAG三维旋转血管造影ESD之间的差异性,并计算各操作的剂量指数(ESD与CD值之比)。用TLD测量CAG三维旋转血管造影和PVP三维软组织成像中患者全身的皮肤剂量分布情况。结果:在所测量的221例病例中,透视时间与CD值、DAP值之间,摄影帧数与CD值、DAP值之间以及DAP值与CD值之间的均呈现高度相关(p<0.001,r=0.901、0.82、0.833、0.845、0.823,)。共有57例(39例CAG和18例PVP)病例CD值超过1Gy,占25.8%,其中1例(0.45%)PVP病例CD值超过2Gy,无病例CD值超过3Gy。另外测量的53例病例数据显示DAP值与ESD、CD值与ESD的总体相关性好(p<0.001,r=0.780、0.956),剂量指数均小于1。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PVP单次软组织成像ESD与CAG单次三维血管旋转造影之间有统计学意义(t=3.372.p=0.001),并且单次软组织成像ESD大于单次三维旋转造影ESD。配对t检验显示CAG中三维血管造影患者ESD与正侧位血管造影患者ESD之间有显著差异(t=9.492,p=0.000),患者单次三维血管造影ESD大于单次正侧位血管造影患者ESD。38例CAG数据显示三维血管造影时患者头部ESD最高,单次ESD最高测得113.8mGy,身体的其他部位随着离球管的距离增加而迅速减低。15例PVP数据显示三维软组织成像是患者以胸部、腹部、髋部ESD最高,单次ESD最高分别剂量测得79.25mGy、191.39mGy、61.36mGy。结论: CD值和DAP值都与ESD相关性好,可以通过回归方程来计算患者ESD,根据DSA记录的CD值和DAP值实时地检测患者的受照剂量。 CAG单次三维血管造影患者ESD大于单次正侧位血管造影患者ESD,PVP中单次三维软组织成像ESD大于CAG中单次三维旋转血管造影ESD。 PVP中患者单次三维软组织成像ESD和CAG中患者单次三维血管造影ESD均处于安全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