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浆细胞型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特点,通过对其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结果的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2.总结出浆细胞型Castleman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以期与浆细胞肿瘤等疾病鉴别。方法1.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06年3月~2012年3月间本院手术病例和病理门诊会诊Castleman病例31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对照组包括9例累犯淋巴结的浆细胞瘤、2例伴有显著浆细胞分化的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 MZL)和7例伴有明显浆细胞增生的淋巴结反应性病变(其中,非特异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3例,Rosai-Dorfman病2例,梅毒性淋巴结炎2例)。2.采用EnVision+两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所用抗体包括LNA-1、CD20、 CD3、CD38、CD138、IgM、IgG、IgG4、IgD、Ki67、κ、λ。3.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例Castleman病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结果1.临床特点总结如下:(1)性别:31例PC-CD中,男性19例(61.3%),女性12例(38.7%),男女比为1.6:1。(2)年龄:年龄在20-75岁之间,中位年龄47.0岁,平均年龄46.9岁。UCD5例,平均年龄44.0岁,中位年龄44.8岁;MCD14例,平均年龄48.5岁,中位年龄47.0岁。(3)部位:浅表淋巴结受累者有18例(其中,UCD0例,MCD12例,6例临床信息不详而不能分型,本文记作UCCD);腹、盆腔淋巴结受累者12例(其中,UCD5例,MCD3例,UCCD4例);纵隔受累者3例(其中UCD0例,MCD2例,UCCD1例);鼻咽受累1例,为UCCD。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PC-CD绝大部分病例发生于淋巴结,UCD主要累犯腹、盆腔等深部淋巴结,而MCD则更多累犯浅表淋巴结。(4)临床表现:有临床资料共19例,5例UCD,14例MCD。部分MCD患者尚伴有系统性症状或体征,其中,4例伴有发热,2例合并POEMS综合征,1例合并膜性肾病。所有UCD患者均无明显系统性症状,但有1例合并胃肠道间质瘤。(5)治疗:19例患者经淋巴结切除活检,UCD患者经手术治疗。MCD患者有5例接受化学治疗,4例得到缓解,1例复发;1例激素治疗后缓解;1例中药治疗后缓解;1例行抗IL-6受体的单抗治疗后缓解;1例未行任何治疗。2.预后:31例中有随访资料者14例,随访时间为40天-30月。14例全部存活。3.病理学检查:(1)组织形态:PC-CD的组织学特点为①PC-CD多表现淋巴滤泡增生(19/31,61.2%),部分病例有滤泡融合;大部分病例滤泡生发中心萎缩(21/31,67.7%),套区不同程度增厚(28/31,90.3%),有时可见特征性洋葱皮或同心圆样排列,部分病例生发中心正常或扩大;②增生的浆细胞多在滤泡间区弥漫性浸润而呈片状分布(29/31,93.5%),有显著淋巴窦存在或扩张的病例,浆细胞主要浸润并充彻淋巴索结构(9/31,29.0%);大部分病例浆细胞分化较成熟(23/31,74.2%),尽管部分病例含有数量不等的浆母细胞或/和免疫母细胞,少数病例(6/31,19.3%)增生的浆细胞显示明显不典型性,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增大并深染、核形不规则、出现较多的多核细胞;大部分病例可见浆细胞内Russel小体(25/31,80.6%),极少病例可见Dutcher小体(2/31,6.5%);③相当部分病例的淋巴结结构保存,表现为T区存在(18/31,58.1%)和淋巴窦开放(18/31,58.1%);④几乎所有的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增生(29/31,93.5%),部分病例伴有玻璃样变性(13/31,41.9%),但仅有少数病例血管内皮明显肿胀(4/31,12.9%);⑤间质多有不同程度的纤维胶原组织增生,尤以小梁和血管周围为显著(19/31,61.3%);有2例尚伴显著性间质淀粉样变性。(2)免疫组化标记:28例行轻链限制性检测,发现8例λ限制性表达,表达率为25.8%,UCD无一例λ限制性表达,MCDλ限制性表达率为28.6%(4/14);所有病例均不表达HHV8抗原LNA-1;25例行Ki-67增殖指数检测,发现所有病例增殖指数值较低,范围为3-25%;16例行IgG4检测,发现有4例IgG4每高倍视野>50个,此4例均为UCD。4.分子遗传学:20例行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分析,占全部病例的64.5%,9例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结果阳性(9/20,45%)。结论1. PC-CD好发于中年人,男性稍多。2. PC-CD发病部位以淋巴结多见,UCD主要累犯腹、盆腔等深部淋巴结,而MCD则更多累犯浅表淋巴结。3. PC-CD组织学上的特点为:淋巴结结构基本保存;滤泡间区的浆细胞多为弥漫性成片分布,浆细胞可分化成熟或不成熟,不成熟的浆细胞可不典型增生。4. PC-CD轻链限制性表达率为28.6%(8/28),但都为λ限制,UCD与MCD间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均不表达HHV8抗原LNA-1。5. PC-CD的生物学本质有两种反应性病变和瘤前期病变或潜在恶性病变。6. PC-CD分为两种类型:λ链限制性表达型和非λ链限制性表达型。λ链限制性表达病例具有其独特特征:生发中心多萎缩、浆细胞分化不成熟,大部分具有不典型增生;临床上代表了一组瘤前期病变或潜在恶性病变,而非λ链限制性表达型则代表了一组反应性病变。7.UCD一般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阴性,MCD基因重排部分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