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内蒙古塔尔气地区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塔尔气地区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和稀土及微量元素的测定,进而确定研究区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并进一步讨论研究区花岗斑岩岩浆源区性质、岩石成因以及这些花岗斑岩所代表的构造背景。对采自研究区不同花岗斑岩岩体的三组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分析,测年结果显示这些花岗斑岩形成于早白垩世阶段,分别为早白垩世早期阶段(136.5±1.3 Ma)和早白垩世晚期阶段(127.2±1.5 Ma、126.4±1.3 Ma)。研究区花岗斑岩主量元素表现出高硅、富碱,弱过铝质(A/CNK=1.0~1.29),高演化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配分形式为典型的酸性火成岩的配分形式,整体表现为左高右低的形态,显示本区花岗斑岩轻稀土含量较高,重稀土含量相对较低,铕亏损显著,表明代表花岗斑岩的岩浆经历了斜长石的分离结晶或者是源区物质中有大量的斜长石残留。在微量元素Spider图解可以看出研究区花岗斑岩岩浆相对富集钾、铷、钍、铀,亏损钡、锶、铌、钽、钛,类似于大兴安岭地区低锶I型花岗岩。在花岗岩成因判别图中落入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区域,表明研究区花岗斑岩属于高分异的低锶I型花岗斑岩。在与同期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对比中发现本区至少有一部分花岗斑岩和白音高老组火山岩是同源同期的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大部分的花岗斑岩具有较高的εHf(t)值(+7.2~+7.3),二阶段模式年龄为851 Ma~569 Ma,仅有两颗锆石的εHf(t)值为负值-15.3和-15.6,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184 Ma和2162 Ma,暗示其可能起源于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期间从亏损地幔增生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同时可能有其它老的地壳物质的加入。结合构造判别图解和大兴安岭地区晚中生代的构造背景,本区花岗斑岩可能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下俯冲的伸展构造背景,同时可能受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