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长三角地区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领头羊,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其开放型经济也迈上一个新台阶。但是在面对新的机遇时,长三角传统的贸易经济发展模式弊端也日益显露,尤其是本次金融危机的到来给长三角地区外贸活动造成较严重的影响,这进一步暴露了该地区贸易经济成长基础的脆弱,现存的粗放型外贸增长模式正在经历严峻考验。为此,研究长三角地区贸易结构优化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试图从长三角外贸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入手,以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发展水平为衡量贸易结构优化的基本标准,通过对该地区外贸结构的现状分析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找出影响和制约贸易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指出贸易结构优化的主要方向和主要措施。本文的研究采用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作者首先给出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概念界定,然后回顾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并梳理国内外学者对贸易结构研究的相关成果,为后文的分析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接着本文从长三角外贸整体状况、外贸商品结构、外贸方式结构、外贸主体结构和外贸区域结构各个方面对长三角的对外贸易现状在宏观上进行统计性描述,并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定性分析,发现该地区目前进出口贸易商品档次较低,贸易商品结构不够合理,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贸易方式结构不够科学,一般贸易比重偏低;贸易主体不够合理,过于依赖外资企业,而对民营企业的重视度不足;还有贸易区域结构分布单一,缺少多元化发展。这些都是长三角地区实现贸易结构优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实证方面,本文作者在借鉴国际贸易理论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在第三章找出可能影响贸易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资本存量、外商直接投资、收入水平、汇率、产业结构、研发等,从理论上分析这些因素对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关假设,形成理论模型。在第五章实证检验方面,本文作者利用1999—2009年长三角实际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专门针对该地区贸易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结构的优化进行量化分析,从中发现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FDI、资本存量、收入水平等都是长三角地区贸易结构优化的促进因素,而研发投入对长三角整体的促进效应并不显著,并且该地区在外资利用流向方面需要优化,对金融风险的抵御能力需要增强。本文还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考察的样本城市按照其经济发展能力的强弱进行分类,再利用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各个影响因素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产生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最后,本文作者通过归纳长三角贸易结构优化研究的主要结论,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对该地区贸易结构优化提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