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大学生人数每年大幅增长,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在扩招和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下,大学生如何面对新形势和新考验,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新任务。面对未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及早做好准备,客观上迫切要求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在发达国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较早,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我国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起步较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并且存在不足。本文以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和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首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包括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内涵,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原则、影响因素和主要流程。设计并展开相关的问卷调查,调查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的影响。并通过观察、访谈了解学生个体,并形成个案分析资料。通过研究和分析,阐述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学生方面主要包括自我认知不足、心理素质不高、社会经验不足、职业意识薄弱和盲目乐观等问题;学校方面主要包括专业改变途径不够、相关课程普及低、形式单一化、指导单向化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的产生分析来自学生、学校和家庭社会各方原因。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研究中,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包括:初期学习和适应阶段,中期探索和准备阶段,后期选择和确立阶段,跟踪反馈和调整阶段。并围绕课程设置、专业辅导人员、咨询服务、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职业训练等方面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方法。从微观角度出发,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客观自我分析,强化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对学生未来的职业乃至人生都将产生举足轻重的积极影响;从宏观角度出发,学生个体正确地选择自己合适的职业,有利于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稳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