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疼痛是牙体硬组织和牙髓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也是对活髓牙进行牙体、牙髓治疗操作时令患者恐惧的症状。因此探讨牙痛的发生机制,寻找有效的镇痛方法具有重要意义。SP、CGRP、NO可能参与了牙髓及面部炎性痛的传递过程,但还不了解它们在牙齿和面部机械损伤伤害性刺激以及面部TENS中的作用。 本研究观察牙髓炎性、机械损伤伤害性刺激和YDM-1牙科电子麻醉仪给予的面部TENS对三叉神经初级感觉神经元中SP、CGRP的影响。同时观察三种刺激引起的Vc内兴奋神经元的分布。探讨SP、CGRP、NO在痛觉传递和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分析不同性质的伤害性刺激及TENS兴奋的神经元在Vc内的分布。 结果显示,牙髓机械损伤刺激1h,Vc内整个浅层SP和CGRP免疫阳性结构减少,以背侧半中央区域明显。电麻仪刺激面部后1h Vc内整个浅层SP和CGRP免疫阳性结构大量减少,甚至有脱失现象,脱失区域在中央区域和腹侧区域。放免测定显示电麻仪作用后0.5h,Vc内CGRP浓度降低,斑点杂交实验显示伤害性刺激后,三叉神经节中PPTA mRNA和CGRP mRNA表达增加,这些结果说明牙齿伤害性刺激以及面部TENS均可引起Vc内初级传入神经纤维末梢释放SP、CGRP。SP、CGRP参与了Vc区域的痛觉传递和痛觉调制过程,在牙痛及牙齿镇痛中均发挥作用。牙髓炎性伤害性刺激后2h、4h,Vc内cNOS mRNA表达增加。以往认为NO主要在痛觉过敏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本实验结果提示NO参与了牙齿急性伤害性感受过程。 本研究发现牙髓机械损伤刺激、牙髓炎性刺激和面部TENS引起Vc内Fos表达,但分布上各有特点。牙髓炎4h组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Vc Ⅰ、Ⅱ层。以背侧为主。牙髓机械损伤刺激组Fos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Vc浅层背侧半,Vc浅层的其它区域少见,与相同刺激引起的SP及CGRP免疫阳性结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