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芭蕾舞剧是西方艺术的舶来品,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繁衍与发展,芭蕾舞剧艺术在中国历经起伏与变迁,有传统性的传承,也有突破性的创新。1959年被视为中国版《天鹅湖》的中国第一部芭蕾舞剧《鱼美人》的诞生,不仅开始了中国芭蕾舞剧民族性创作的成功探索,而且也为中国芭蕾舞剧民族性创作指引了发展方向。近现代涌现出一系列中国芭蕾舞剧的经典之作,如《二泉映月》、《精卫》、《末代皇帝》、《梅兰芳》、《大红灯笼高高挂》、《牡丹亭》、《梦红楼》等等,均有机地结合了中国民族性艺术特色和西方浪漫主义芭蕾风格,使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对于中国舞蹈艺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深刻的影响。舞剧创作中的音乐与舞蹈是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芭蕾舞剧的音乐与舞蹈创作中,如何将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与舞蹈的元素有机地与西方芭蕾舞剧创作相结合,并且具有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特点,“民族性融合”是众多艺术家们共同面临的创作问题。任何一门艺术都是综合性的产物,西方的芭蕾舞剧的产生是受西方传统文化、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影响,那么对于这样一个西方艺术产物,中国的艺术家们应该如何将其吸收、融合到属于自己的艺术氛围中呢?能做的不是改变,而是发展,创新性的发展,只有精通才能把握,只有透彻地掌握西方芭蕾舞剧的精髓,才能使芭蕾舞蹈语汇与中国民族舞蹈语汇融会贯通,创作出具有强烈民族性和创新意识的中国芭蕾舞剧。从中国近现代创作出的芭蕾舞剧作品中可以看出,一大批优秀的芭蕾舞剧作品脱颖而出,更有一部分在剧本、音乐、舞蹈等创作方面不尽人意的作品未在艺术大潮中生存下来,原因主要在于编导们没有把握好芭蕾舞剧创作的基点与创新,没有能够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融为一炉,没有将芭蕾舞剧民族性创作的船舵掌握好,以至于整艘艺术大船淹没于汪洋的艺术大潮之中。本文从中国芭蕾舞剧中音乐与舞蹈民族性创作的发展与探索、中国芭蕾舞剧创作中音乐与舞蹈民族性融合的现状分析及中国芭蕾舞剧创作中音乐与舞蹈民族性融合的发展趋势这三方面来进行阐述,从现有的艺术实践创作的实例分析中得出研究结论。全文共分为三个章节来进行论述:一、中国芭蕾舞剧中音乐与舞蹈民族性创作的发展与探索。通过对西方芭蕾在东方土壤上成长的过程与中国三大著名芭蕾舞剧发展的历程的叙述,分析了中国芭蕾舞剧创作中舞蹈与音乐的民族性融合,并对影响芭蕾舞剧成败的音乐与舞蹈两个创作元素进行研究。二、中国芭蕾舞剧创作中音乐与舞蹈民族性融合的现状分析。通过对音乐民族性创作和舞蹈民族性创作的深入分析与研究,来说明音乐与舞蹈在芭蕾舞剧创作中的作用,及如何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融入其中。三、中国芭蕾舞剧创作中音乐与舞蹈民族性融合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创作的两大经典芭蕾舞剧——《鱼美人》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深刻分析,阐述了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应该是以继承传统,坚持中国芭蕾舞剧创作中音乐与舞蹈的民族性融合为基础,以与时代同步,发展中国芭蕾舞剧创作中音乐与舞蹈的民族性融合为动力。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和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性创作既离不开对西方芭蕾舞剧艺术的潜心学习与研究,又要始终坚持结合自身的文化底蕴与民族风格来进行创新性发展,创作出与时代同步的民族性的经典芭蕾舞剧作品。也只有这样中国芭蕾舞剧艺术才能形成学派体系,才能形成良性的发展轨迹,才能成功地走向世界舞台,并且能够在世界的芭蕾舞剧艺术中占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