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胃康1号”配方颗粒治疗胃溃疡(脾胃虚弱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胃镜下溃疡愈合率、Hp根除情况以及胃泌素(GAS)、表皮生长因子(EGF)在血清中的含量,深入探讨穴位埋线联合“胃康1号”配方颗粒治疗胃溃疡(脾胃虚弱型)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60例Hp阳性胃溃疡(脾胃虚弱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作为观察对象,8周为一个疗程。常规西医治疗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穴位埋线联合“胃康1号”方作为治疗组,对两组进行临床观察。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血清胃泌素(GAS)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1.胃镜疗效: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胃镜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中医证候疗效: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组内比较,中医各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胃脘隐痛、脘腹胀满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神疲乏力、呃逆嗳气、大便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Hp根除率:治疗组Hp根除率为86.7%,对照组Hp根除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患者血清GAS、EGF的变化: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血清胃泌素及表皮生长因子含量方面均有所提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增加血清胃泌素和表皮因子含量方面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穴位埋线通过羊肠线在体内软化、液化、吸收促使腧穴周围,以及机体内部的微观组织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而达到调整机体的作用;胃康1号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方加减,是治疗胃溃疡(脾胃虚弱型)患者的有效中药制剂,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副反应较小。两者联合运用治疗胃溃疡(脾胃虚弱型)的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体液、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提高机体免疫力而发挥治疗作用,对溃疡愈合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