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滦入津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本研究通过测定引滦入津工程中大黑汀水库至于桥水库区域表层水体中氮、磷形态浓度及于桥水库内表层沉积物中氮、磷形态的分布特征,结合输送调水期与非输水期,针对沿程生产生活方式所引起的氮、磷污染负荷贡献,分析探讨了引滦调度下上游大黑汀渔业养殖对下游于桥水库氮、磷污染负荷。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整个研究区域水体呈现为弱碱性水体,pH均值为8.46。输水调度期,输水区域TP、DTP、DIP、TN、NH4+-N、NO3--N、NO2--N平均浓度分别为0.27mg/L、0.17 mg/L、0.11 mg/L、4.84 mg/L、0.52 mg/L、3.38 mg/L、0.12 mg/L。非输水期,输水区域(除黎河输水干渠区域处断流状态外)各形态氮、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29 mg/L、0.17 mg/L、0.12 mg/L、6.44 mg/L、0.25 mg/L、4.98 mg/L、0.36 mg/L。沙河流域沿程接纳众多支流及遵化县境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水质污染水平较高。各形态氮、磷平均浓度表现为大黑汀区域>果河>黎河输水干渠区域>于桥水库,上游水质对于桥水库水质有直接影响。 (2)于桥库区表层沉积物呈弱碱性,pH均值为8.34。沉积物OM、TP、TN含量状况分布不均,受库区周边生活生产状况影响明显。OM均值含量为4.18%,显示库区沉积物受到一定的有机污染,沉积物OM含量非输水期>输水期。沉积物TP含量受水期影响不显著,均值含量为534.26mg/kg,大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沉积物磷形态以IP为主,显示了较高的释放风险。沉积物TN含量输水期>非输水期,均值含量为4733.96mg/kg,含量呈现由库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趋势。沉积物氮形态与TN相关性大小为NTN>SAEF-N>SOEF-N>IEF-N>WAEF-N。SAEF-N、SOEF-N呈显著正相关(P<0.05),是库区内沉积物氮形态间主要转换方式。沉积物氮形态释放风险较小。于桥库区内表层沉积物扮演氮、磷“汇”的角色,沉积物中磷形态有向“源”角色转变的趋势,但均不是于桥库区内水体中氮、磷的主要来源。调水过程中水力条件的改变对库区沉积物氮、磷的赋存形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研究区域以农业及畜牧业为主,区域内无集中排污口,工业污染源汇入状况较弱。农业面源污染TN污染贡献率较高,以沙河流域影响为主,占57.2%。大黑汀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及网箱渔业养殖污染对引滦输水水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氮污染贡献占32.1%,整个研究区内磷污染贡献几乎均来自网箱渔业养殖产生,占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