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MBO由热到冷,最后被叫停,但是,对于MBO的探讨却从未停止过。淮南为橘,淮北为枳。MBO来到中国之后被加入了许多中国特色,更肩负起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重任。MBO对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已为世人所知,然而在目前法律规定以及相关政策和观念的桎梏下,MBO在我国的具体施行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障碍。本文认为,由于当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暂停MBO的实施是有必要的。但是,现在的暂停并不代表永久的禁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规则的完善,MBO终将会有解禁的一天。本文将着重探讨MBO的理论基础及其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我国上市公司MBO存在的法律问题以及对于我国MBO立法完善的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其主要结构如下: 第一个部分是MBO概述。 该部分通过四个方面的论述,对MBO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概述,为后文的探讨作出了铺垫,并重点探讨了MBO的理论基础。一是MBO的概念。笔者对MBO的含义作出了界定,并指出MBO属于LBO(杠杆收购)的一种。二是MBO的理论基础。该方面全文的重点,笔者先概括介绍了有关MBO的经典的理论,紧接着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MBO是对传统公司治理结构的反叛——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统一。三是MBO在国外的发展。主要介绍了MBO在英国、美国、东欧国家的发展概况。四是MBO在国内的发展及其与国外MBO的差异。笔者在回顾MBO在我国发展历史的同时,将其与国外的MBO进行比较,总结出两者在经济背景和法律环境、实施主体、收购目的、定价模式、融资方式、信息披露、后续战略等七个方面的差异。 第二个部分是传统MBO的意义。 该部分主要论述了传统MBO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意义,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存在四个方面的意义。首先,笔者对有关MBO是否是一种激励机制的争论作出了探讨,并列出图表加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MBO是一种激励机制,其实质上仍然是管理层持股的一种方式。其次,笔者认为MBO使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结合,节约了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成本。再次,笔者认为MBO作为人力资本转换为货币资本的一种方式,使人力资本的价值得以体现,成为企业防止人才流失的一种重要手段。最后,笔者认为成功的MBO将使管理层、收购伙伴、债权人、公司原股东和国家五方都从中受益。 第三个部分是MBO对于我国国企改革的意义。 该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笔者分为六个方面分析了姗O对于我国国企改革的重大意义。第一个方面,笔者以为,通过础0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转移,解决国有股退出的问题。同时,笔者还分析了国有资产从一般性竞争行业中逐步退出的原因。第二个方面,笔者以为,通过MBO可以明晰国有企业产权,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红帽子”企业问题。笔者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就是产权改革的历史,四O可以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第三个方面,笔者以为,通过姗O可以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笔者分析了“一股独大”的弊端,并指出:邓O可以使股权实现多元化,从而达到制衡国有股的目的,防止政企不分的出现。第四个方面,笔者以为,通过MBO可以解决所有者缺位的问题。笔者认为,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全民”其主体资格在实践中被弱化、虚化掉了,造成了“所有者缺位”。通过MBO分散了股权,引入了非国有股东,从而弥补了“所有者缺位”所带来的问题。第五个方面,笔者以为,通过姗0使对管理层的监督由原来的‘他律”转为“自律”,可以减轻“内部人控制”问题。第六个方面,笔者以为,通过MBO可以避免59岁现象,实现人力资本的价值。笔者先分析了59岁现象产生的原因,接着指出:通过MBO可以改变过去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入体制的不合理状况,从而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本的价值。 第四个部分是我国上市公司MBO存在的法律问题. 该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笔者分六个方面探讨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姗0所存在的法律问题。一是收购主体存在的问题。笔者分析了自然人、职工持股会、SPv作为MBo的收购主体在目前的法律规定下所存在的法律问题,并认为应当赋予自然人收购主体地位,同时认为法律应明确职工持股会的法律地位,应当赋予其独立的法人地位。此外,笔者还建议取消《公司法》第12条关于公司转投资的限制。二是收购价格如何确定的问题。笔者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姗O定价的现状,并认为目前我国姗O的定价模式存在着对广大流通股投资者不公平的问题。最后,笔者提出了解决定价问题的思路:一方面可以通过规范的专业化中介机构介入,从而完善国有资产的价值评估机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转让,同时鉴于管理层收购后的诸多益处,可以允许管理层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收购价格本身,而在于MBO收购价格的定价机制和定价程序的公平合理性,关键在于市场在定价过程中是否起到了决定作用‘三是融资方式的问题。笔者在介绍西方国家姗O通常的融资结构和我国姗O融资方式的现状的基础上一从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