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多丽丝·莱辛一直关注着女性的生存状况,在她的多部小说中都描写了女性境遇,甚至是边缘人的生活,承续了乌托邦思想反思现实的内核,在解构静态乌托邦的同时也在建构她理想的动态乌托邦社会,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寄予深刻的思考,揭示了科技泛滥的时代中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深切关怀。本文通过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对比分析、文化研究等方法,挖掘莱辛女性主义乌托邦思想的特征,竭力揭示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丝·莱辛一直关注着女性的生存状况,在她的多部小说中都描写了女性境遇,甚至是边缘人的生活,承续了乌托邦思想反思现实的内核,在解构静态乌托邦的同时也在建构她理想的动态乌托邦社会,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寄予深刻的思考,揭示了科技泛滥的时代中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深切关怀。本文通过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对比分析、文化研究等方法,挖掘莱辛女性主义乌托邦思想的特征,竭力揭示女性主义乌托邦思想在其小说中的实践与发展。本文由绪论部分和五个章节组成。绪论是对该论题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该论题的研究价值与意义。第一章梳理辨析了乌托邦、乌托邦文学、女性主义乌托邦等概念,并分析了莱辛的女性主义乌托邦思想溯源和理论阐释。第二章到第四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也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分别阐述了莱辛的女性主义乌托邦思想的特征:以解构个人中心、解构人类中心为内核的解构思想;反“第二性”,重申“双性同体”,主张女性作为言说和历史主体的主体性思想;反对静态乌托邦,建构了动态乌托邦理想。莱辛强调女性真正的独立在于精神上的独立,强调主体的自我超越和对社会的责任。莱辛对怀旧式的静态乌托邦和传统“女儿国”式的女性主义乌托邦理想表示强烈的反对,她指出消极地回望过去的“女儿国”是女性主义的溃退,呼吁人们积极的行动起来打破“静态”的社会,对抗精神危机。多丽丝·莱辛在“反女权”的标签下实际潜藏着对女性主义思想的超越,已经从性别问题延展到对人类生存的关切和思考。多丽丝·莱辛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女性主义的范畴,不再局限于性别的场域,其思想涵盖了对人类生存的更深层思考,可以说莱辛的努力丰富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内涵,使妇女对解放的追求转向精神解放、人类解放这一更高的层次。
其他文献
体育舞蹈集健身性、竞技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在体育和美育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自1890年传入我国,国内掀起体育舞蹈的热潮,体育舞蹈的传播速度飞快,随着全国各地各级各类体育舞蹈赛事的举办,以及近年来在综艺节目的热播,如今体育舞蹈变成了大家喜闻乐道的项目。比赛是体育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舞蹈比赛更是体育舞蹈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高等学校体育舞蹈锦标赛是针对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开设的竞赛,
丁玲和萧红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两位女性作家,她们将自身丰富的女性体验与对女性群体的密切关注融为一体,以文本创作的形式对中国现代女性的解放问题进行探索。结合丁玲和萧红的女性经历,将之作为解读其作品的互文性背景,从两性、家庭和社会三个关系维度来分析她们女性意识在文本中的体现,可以发现丁玲和萧红对女性解放道路有着不同的理解与思考:丁玲认为通过政治权力争取两性平等是实现女性解放的根本之途。对政治
英雄叙事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学创作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叙事模式。路遥是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也继承了这种英雄叙事传统。路遥小说的英雄叙事与其生活的残酷的地域环境、独特的地域文化、正统的文学教育、曲折的个人经历、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密切关联。小说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在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塑造了诸多或依赖土地生存,或游走在城乡交叉地带的平凡英雄形象。他们不屈不挠与命运斗争,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甘于
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反映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由于中英文之间的差异,英语动词的学习就成为了我国英语学习者最难掌握的知识点之一。本文运用错误分析理论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中谓语动词错误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及对英语写作教学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I write写作软件收集了延安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892篇
毕飞宇作为当代文坛极具影响力的作家,近年来学术界对其小说作品的研究热度日益高涨,其小说中一系列的女性形象也开始浮出地表。女性作为社会的“第二性”,本就会面临主流话语的许多挑战,这些外在的桎梏与女性内在的身份认知共同造成了女性的生存困境。毕飞宇围绕着其创作母题“伤害”,给他笔下的女性,甚至是广泛意义上女性的生活困境作了最好的注解。但学界对毕飞宇笔下女性的研究往往只集中在几部毕飞宇后期的作品上,甚至是
现当代文学史上关于知识分子“出走”问题的书写与研究,热度不减。王安忆的知青作品在知青文学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叙述角度不同于八九十年代知青文学所盛行的主题:“伤痕”与“反思”,没有强烈的情感控诉,也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从日常生活出发,从人文意识出发,从独特的视角出发,讲述一代知青(69届毕业生)在代际传承断裂后迷茫、重寻的心路历程。论文主要以王安忆小说中的知识青年为对象,剖析他们在时代裹挟下的
延安时期的戏剧活动,是延安时期文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抗战的胜利、文艺大众化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作家丁玲的戏剧活动为例,着重论析丁玲戏剧创作的缘由、戏剧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对五四以来话剧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以及与其同期文学的呼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其戏剧创作进行必要的反思。本文除引言外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丁玲戏剧创作的缘由以及主要戏剧成果。从观剧的记忆、参
论文以肖占鹏、董志广校注的《梁简文帝集校注》为底本,统计出萧纲的书表作品共计37篇,拟从题材内容、思想及骈体特点对萧纲书表进行探讨。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介绍了萧纲书表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第一章概述书表源流及发展脉络,分析萧纲书表的创作概况,阐述萧梁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对萧纲书表创作的影响。第二章分析萧纲书表的题材内容,将表文分为谢表、让表、自解表、请献表、代笔表五种类型;书信分为诫子
北宋时期,品画、题画成为文人一种雅尚,题画诗创作蔚然成风。苏轼诗画兼擅,是当时文人题咏绘画的代表人物。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艺术性高,是苏轼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苏轼在题画诗创作和品鉴方面提出很多新的理念,在题画诗理论上也有不少建树。基于实践创作和理论上突出贡献,苏轼在题画诗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的题画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篇论文以《苏轼诗集》和《苏诗补注》中苏轼的102题157首题画诗为研
林逋是北宋初期著名的隐逸诗人,他的咏梅佳句被后人赞叹不已。虽然林逋传世诗歌数量较多,但学界目前对其研究仍主要关注其梅花诗,其诗歌的整体丰富性还需进一步挖掘扩充。林逋其人淡泊名利、孤高飘逸,其诗清俊澄淡、隽永自然。观其人,读其诗,发现其人其诗均具有独特的韵味,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因此,笔者拟在前代学者们的研究基础之上,再展开扎实详尽的深入研究,以期对林逋其人其诗有更全面的认识,更深刻的体悟。本文正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