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M1通过MRN/ATM通路介导的DNA损伤修复调控人鼻咽癌细胞的顺铂敏感性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k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FoxM1对人鼻咽癌细胞5-8F及HONE-1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RT-PCR检测FoxM1 mRNA在鼻咽癌细胞5-8F、HONE-1、CNE-1、CNE-2、HNE-1及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顺铂作用后FoxM1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siRNA技术下调FoxM1在5-8F及HONE-1细胞中的表达,RT-PCR、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FoxM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鼻咽癌细胞的顺铂敏感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γH2AX的焦点表达,qPCR检测FoxM1、NBS1、MRE11及RAD50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caspase3、cleaved-caspase3、FoxM1、NBS1、P-NBS1、MRE11、RAD50、ATM及P-ATM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FoxM1在鼻咽癌细胞株5-8F、HONE-1、CNE-1、CNE-2和HNE-1中的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株NP69(P<0.01)。顺铂作用于5-8F及HONE-1细胞后,FoxM1蛋白水平明显上升(P<0.01)。转染后FoxM1在5-8F及HONE-1中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下调。下调FoxM1增加了鼻咽癌细胞的顺铂敏感性(P<0.01)。各个顺铂浓度处理组(0、0.5、0.75μg/ml)的5-8F及HONE-1细胞FoxM1-siRNA组的集落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5-8F及HONE-1细胞FoxM1-siRNA+顺铂组与空白对照+顺铂组及阴性对照+顺铂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P<0.05),Bcl2的蛋白水平降低(P<0.01)。下调FoxM1后,NBS1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MRE11和RAD50的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5-8F及HONE-1细胞FoxM1-siRNA+顺铂组与空白对照+顺铂组及阴性对照+顺铂组相比,γH2AX焦点数升高(P<0.01),NBS1,P-NBS1和P-ATM蛋白水平降低(P<0.01)。结论:FoxM1高表达于鼻咽癌细胞中,顺铂可诱导FoxM1在鼻咽癌细胞中的表达。下调FoxM1可导致顺铂造成的DNA双链断裂损伤累积,从而促进鼻咽癌细胞的凋亡,提高鼻咽癌细胞的顺铂敏感性,这可能是通过抑制MRN-ATM通路活性降低了鼻咽癌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来实现的。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唐诗在唐代的传播非常活跃,不仅地域广、速度快,而且方式多样,波及自上而下各阶层人员。唐诗广泛迅疾的传播与唐代发达的驿传制度有关,与唐代诗人的传播意识有关。唐诗的
以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站的养分循环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利用单个生长季的数据研究不同施肥制度对水稻产量构成(单穴有效穗数、单穗粒重和单穴产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本文以民用飞机尾翼前缘结构的功能性要求为原则,讨论了尾翼前缘结构形式选择、尾翼前缘结构抗鸟撞设计以及尾翼前缘迎风面防护三个问题。通过对比分析,认为组合式前缘结构形
本文提出一个兼顾平等和激励双重目标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思路,其核心是通过财政资金的均等化配置,既为财政能力不足地区提供财政补助,促进地方政府间财政能力的大致均衡,又避免
电信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的要点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即单位资源产生最大效益,但由于电信运营商的竞争行为,经常会产生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局"——局部理性而全局非理性,导致资源
高校特色数据库的建立为展现各个高校的重点学科和独有的馆藏资源提供了平台,满足师生在教研和学习中的需求,与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即以产品的质量为核心,了解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从而使市政道路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由于市政道路已经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
针对用VB编程实现常减压蒸馏装置先进控制及优化控制的应用程序中比较烦琐的SCADA功能,提出了用美国Intellution公司的组态软件FIX来实现相应的SCADA功能,实现了从ORACLE数据
根据供给侧高校专业优化建设的涵义,分析供给侧高校专业优化建设融合互联网教学的必要性与前提条件,提出供给侧专业建设融合互联网教学的措施,为提高高校专业优化建设质量提
时至今日,仿佛“3.11”日本大地震和海啸的余声还在振荡,在生命的脆弱与消逝面前,人们往往产生无限的感慨和伤痛。在有关日本地震的报道中,仔细看去就会发现,许多对当地群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