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参(Salvia milttorrhiza Bge)是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传统以根入药。丹参主要含有两大类成分:脂溶性的二萜类化合物(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多聚酚酸类成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气平流层的臭氧层破坏导致UV辐射增加,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越来越强。增强UV-B辐射可使植物体内次生物质代谢发生变化,本文以丹参为实验材料,运用石蜡切片法,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研究增强UV-B辐射对丹参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物质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石蜡切片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的丹参根的内部结构可以得出,在增强UV-B辐射条件下,第一组处理(UV-B辐射15天)和第二组处理(UV-B辐射30天)的观察结果显示,丹参根的内部结构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丹参的根在地表以下,由于土壤的阻挡,使能进入地下的辐射成分大量减少,所以二者结构基本相同。2.通过薄层层析法对丹参的有效药用成分进行了验证,证明了丹参主要含有两类有效成分,脂溶性的二萜类化合物(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多聚酚酸类成分。用分光光度法测量了在增强UV-B辐射条件下丹参叶片中类黄酮物质的含量,增强UV-B辐射15天和30天后,类黄酮含量分别增加了15.6%和26%,植物叶片类黄酮含量的积累是植物对UV-B辐射的适应和对自身的一种保护措施。3.增强UV-B辐射15天和30天后,丹参根部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含量分别下降了1.93%和4.72%。脂溶性有效成分(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分别下降了7.14%和10.60%,隐丹参酮分别下降了8.57%和11.84%,丹参酮IIA分别下降了9.30%和16.21%。丹参内的两类有效药用成分都随着UV-B辐射的增强含量反而减少了。因此,在丹参栽培生产中不能用人工增强UV-B辐射的方法提高丹参药用成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