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中国传统博物学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gzfgz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西学东渐时期,西学的传入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中国古代的博物学传统。以民间博物学和官方类书为主要形式的中国传统博物学,依旧保持着强大的优势。本文以《康熙几暇格物编》和《格致镜原》这两部书为视角,分别代表民间博物学著作和官方类书,来审视当时中国传统博物学的发展。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中国传统博物学在西学影响下发生了变化,并到达顶峰。但最终由于洋务运动大规模的西学引进,造成了它最后的终结。第一章对中国传统博物学这样一个强大的体系做了整体介绍,包括了它的来源、表现形式。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强大的体系,形成了有别于西方近代科学的另外一种科学范式,对《康熙几暇格物编》和《格致镜原》两部书有着很深的影响。这样的一种科学范式下的生态观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从长远的文化价值来看,这一点与强调征服自然的西方生态观相比更具优越性。第二章对《康熙几暇格物编》和《格致镜原》的内容、体例、方法还有写作特点等进行具体的阐述。结合书中内容,分析中国传统博物学的特点,及其在认识自然的方式上是如何有别于西方近代科学。第三章论述了在第一次西学东渐影响下,中国传统博物学与西学的互动情况。《康熙几暇格物编》和《格致镜原》受西学影响发生了实证性和实用性的转向,并为大规模的西学引进做了准备。西学在传播中采用“格致”之名,并最终终结了中国传统博物学。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中国传统博物学的价值着重探讨,提出它会由于时代的需要而再次强大的观点。
其他文献
吊杆是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受力构件,其可靠程度直接影响结构的使用性和安全性。由于在运营过程中长期受到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拱桥吊杆出现了不同程
基于设计性研究范式,在真实的实训课堂中开发了改善技校生(N=60)操作自我概念的干预方案,并通过3阶段、150学时的课堂实施而调整和完善。研究结果表明,包括教师肯定、自我肯定和同
纳米压痕试验中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如果计算各个分项相当困难。采用重复性限和复现性限对熔融石英样品上的纳米压痕硬度和模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