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扶贫手段和金融创新受到广泛关注,在我国,经过多年运用,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扶贫手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社会、经济、法律等大环境的限制,以及自身原因,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发展比较艰难,有的甚至难以为继。纵观国际社会,小额信贷已在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得到成功运用,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及其创始者尤努斯教授更因其运用小额信贷,在消减贫困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一、研究目的1.这些年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如农信社等经历了改制,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而孟加拉乡村银行也在2003年完成了改制,那么改制以来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效益如何?如何评价它的效益尤其是财务持续性?2.如果孟加拉乡村银行改制是成功的,那么它采取的哪些措施影响了其效益评价尤其是财务持续性?有哪些措施对中国农村小额信贷机构有借鉴意义?二、主要内容全文以孟加拉乡村银行为例,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走访,统计分析,财务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数据和图表,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相结合,以小额信贷机构效益评价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首先通过各评价方法的比较,选用Yaron的评估框架,并针对研究的具体对象和现实情况,在修正Yaron的评估体系以及重新界定SDI指数的各指标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孟加拉乡村银行的一套效益评价体系。接着,运用这套评价体系对改制后孟加拉乡村银行2003年-2008年的效益进行了评估。通过评估,得出结论: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改制是成功的,其补贴依赖指数SDI更低,因此更加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接着通过分析乡村银行在改制过程中采取的若干措施及其成效后,对中国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全文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导论主要概述了本文的写作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方法。通过回顾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介绍了中国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主要类型、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农信社改革,总结出当前小额信贷机构需要解决突出问题,即如何提高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主要针对小额信贷机构效益评价方法、Yaron的效益评估体系及其修正、国内农信社改制等问题对中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和述评。第三章通过借鉴以往研究成果中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的是Yaron的评价框架,根据评价对象——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框架中的部分指标进行了修正,并对SDI指数计算公式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内涵界定,最后构建出一套合适的效益评价体系,为第四章对乡村银行改制后的效益评价提供了依据。第四章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从覆盖面指标和财务持续性两方面对孟加拉乡村银行改制后的效益进行评价。从覆盖面指标来看,乡村银行的存贷款额,员工和分支机构数量均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此外,与银行贷款者的实地访谈表明,乡村银行的服务质量获得了贷款者的认同,因此在服务的深度、广度和服务质量方面,改制后的乡村银行均取得了不错的表现。在运用定量方法进行财务效益评价可持续性时,选用的SDI补贴依赖指数。从持续性指标来看,由2003年-2008年孟加拉乡村银行历年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SDI补贴依赖指数,通过对改制后历年SDI指数的分析,得出结论: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补贴依赖度在逐渐降低,且基本保持了独立性和持续性。综合覆盖面和持续性指标,得出结论:孟加拉乡村银行效益良好,改制颇有成效。因此,在效益评价基础之上,文章第四章第五节主要研究了乡村银行在改制过程中采用的种种措施,分析了这些措施对于银行效益评价的影响。通过前文分析,可以得出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及其改制是成功的,因此文章第五章主要总结了该银行模式对中国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启示。最后,在第六章结语部分再次对前文得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进行了总述。三、主要贡献1.研究角度的创新。以往对于中国小额信贷机构效益评价的研究往往是就该机构本身的效益评价、财务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对中国小额信贷机构改制情况进行研究时也多为直接研究该小额信贷机构如农信社自身改制前后的效益变化。本文的研究角度是间接地,是通过构建效益评价体系,评价国际先进同行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改制成果,分析其成功改制所采取的种种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再对国内小额信贷机构的改制和发展提供政策建议。2.效益评估体系的建立。本文根据研究和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参考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在Yaron的效益评估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孟加拉乡村银行效益评价的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