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出口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很多学者将目光投向进出口隐含污染。已有的进出口隐含污染的研究大多聚焦在进出口隐含碳排放、能源消耗、工业废气的测算和分析。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工业污染排放中最常见、治理投入较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工业隐含废水,相对来说有关研究较少。在此视角下,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从进出口环境影响的四项假说和进出口环境影响的作用机制两个层面系统地叙述了文章的理论基础。随后,针对本文研究的两个关键问题,即工业进出口隐含废水量及其影响因素。在界定隐含污染概念的基础上,论文从投入产出模型和LMDI因素分解法两个方法论的角度对国内外有关研究展开梳理,从中分析比较了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劣势。并通过经验与实证分析,验证了出口贸易额与工业废水排放的单向格兰杰关系。其次实证分析从工业隐含废水的测度及其变化影响因素分解两个方面展开。运用OECD数据库的连续I-O表和其他年鉴数据,构建投入产出模型。本文测算了2004-2011我国工业进出口净隐含废水排放量,分析了其行业分布、变化趋势以及带来的环境压力。并结合相关数据探讨了加工贸易的进口中间投入对贸易隐含废水排放量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LMDI因素分解法对工业隐含废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以绍兴嘉业印染为例,从企业层面探究纺织企业为推进自身的绿色转型而开展的实践,剥离出实践内容和研究结论的契合点。最后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工业各出口行业的废水直接排放强度和完全排放强度都有显著的下降趋势,且不同行业直接排放强度与完全排放强度差异明显。(2)我国工业进出口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承接了发达国家的贸易转移污染,产生了巨大的生态逆差。(3)进出口隐含废水排放的行业分析表明我国隐含废水排放的行业集中度相当高。(4)进口中间投入的分析表明加工贸易一定程度有利于废水减排。(5)LMDI因素分解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隐含废水排放量增加的最大贡献因素,而技术效应是实现隐含废水减排的贡献最大,结构效应的影响程度最小,且影响方向并不确定。据此,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格局、进出口结构为导向,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推动我国工业行业绿色发展、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