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四大盆地之一,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其南缘地区是新疆现代工业和农业中心,近年来由于人口激增以及社会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当地出现了土地荒漠化、土壤肥力下降、植被遭到破坏等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如不及时扭转这种局面,将会严重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水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最活跃的生态因子,因此本文基于分析当地水资源的来源和支出情况,找出研究区内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又针对性的提出,通过推进退耕还林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压力,进而分析当地目前退耕还林补偿机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实地调研的数据显示:150团每年水资源总供给为10,010万立方米,而需求量每年则达到了10,600万立方米,缺口量为590万立方米。在需水量中农业灌溉需水量为8,343.48万立方米,占总需水量的78.7%,而棉花灌溉用水又站到了农业灌溉需水量的90%。因此150团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地不合理的传统农业结构。大量种植棉花导致水资源入不敷出,地下水被超量开采。
2)为了改善150团的生态环境状况,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减少棉田的面积来减缓地下水资源超采压力。做好退耕还林的核心是要做好生态补偿,其关键与核心是经济补偿政策。只有制定好恰当、合理的补偿机制才能有效的鼓励和引导农户实施退耕还林。
3)150团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对整个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政策缺少弹性,对各方利益的协调不够均衡;种苗造林费补偿标准过低,粮食折算现金的价格不合理;补偿钱款完全由国家财政提供,对于中央依赖过强;对造林失败的补偿没有明确规定;补助的期限相对偏短等等。若想要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充分发挥其生态功效,就必须解决上述问题。
4)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150团的实地情况,本文给出了完善补偿机制的对策。例如,推进补偿实施主体多元化,开拓多元化补偿来源(农八师对150团部应该进行一定的补偿),制定更加合理更具有鼓励性的补偿标准(将粮食补助金标准由每亩每年补助120元调整到192元,现金补助标准由每亩每年补助40元调整到148元,种苗造林费补助标准由每亩50元调整至75元),适当延长对承包户的补偿期限(退耕还经济林的补偿标准延长到8-10年,退耕还生态林的补偿标准延长到产业结构调整完毕),采取更加丰富的补偿方式(将“输血型”补偿转变为“造血型”补偿,注意实物补偿和现金补偿相结合),完善补偿机制的相关配套措施(加大农田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只有从这些方面入手,结合实际将调整方法一一落实,才能从根本上完善150团的退耕还林补偿机制,使农民能够更加主动和积极的参与到退耕还林中来,从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
对于150团来说,要想要真正的扭转当地生态恶化趋势,就需要继续推进和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缩减棉田面积,从而避免地下水资源被过量开采。因此150团必须针对目前补偿政策中的问题,将完善的对策全部落实到位,最终才能提高农民参与退耕还林的积极性,达到缩减耕地面积、提高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目的,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促进社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