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以香豆素类化合物为基础的光刺激响应的智能纳米容器具有非物理接触和生物标记的优点,本文围绕香豆素独特的光二聚和光裂解性质,开展一系列研究。利用香豆素光二聚的性质,设计了一种紫外光和pH刺激响应的智能纳米容器。主要内容为:首先以7-羟基-4-甲基香豆素为原料,通过三步反应将活性基团顺乌头酸酐以化学键的方式连接在香豆素上;然后制备MCM-41,在其表面修饰上溴封端的引发剂,通过两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依次接枝上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和聚((2-二甲基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PDMAEMA),而香豆素类衍生物通过酰胺化反应偶联在PGMA链上;最后,用5-氟尿嘧啶(5-FU)研究该智能纳米容器的药物封装和释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香豆素交联可以有效的防止药物的泄漏;并且,在pH=5.0下,在24 h内,交联的载药纳米颗粒的5-FU释放量达到41.8%。当释放介质的pH值进一步降至2.0时,从纳米载体释放约73.0%的5-FU。同时还验证了改性后的纳米颗粒对质粒DNA(pDNA)的结合能力和抗降解能力。所以本文设计的紫外光和pH刺激响应的智能纳米容器是一种封装效果好和响应灵敏的双响应的药物输送体系,还具有联合治疗的前景。利用香豆素光裂解的性质,设计了另一种近红外光刺激响应的复合纳米材料。主要内容为:首先制备出具有强烈紫外发射光的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UCNPs);然后利用软模板法合成以UCNPs为蛋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为蛋壳的蛋黄壳材料,并在该材料表面修饰上具有光裂解性质的香豆素类化合物;最后,以5 W的980 nm的近红外光为激发光,研究香豆素的光裂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光照的2 h后,上清液在320 nm的吸光度几乎为0,表明没有香豆素游离出来。随着光照的进行,在120 min后,上清液在320 nm的吸光度为0.332,表明确实有香豆素被剪切下来,从而说明以该复合纳米材料为基础开发一种近红外光刺激响应的智能纳米容器具有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