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正逐渐增高。近20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患之后的第三位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自身免疫反应所导致的胰岛内β细胞的损伤破坏和相应的胰岛素供给不足与Ⅰ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而Ⅱ型糖尿病则源自于胰岛素抵抗,肝脏葡萄糖产出增加,以及胰岛素的分泌异常等因素的综合。胰岛素的作用缺陷通常发生在葡萄糖不耐受产生之前,因为胰腺能通过增加胰岛素的产量和分泌而代偿胰岛素抵抗。这可能是通过增强细胞分泌容量或增加β细胞群的规模而获得。当β细胞失去代偿,胰岛素的分泌不能与增强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不耐受相匹配,最终就将产生明显的高血糖。高血糖能加剧胰腺β细胞的功能缺陷,已有证据表明升高的血糖浓度在体内外都能引起β细胞凋亡。因此,抗β细胞损伤和凋亡,促进β细胞的生存并改善其功能可能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途径。Akt基因,亦即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基因,其产物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研究表明,Akt具有促进细胞生存、抗凋亡、以及调节葡萄糖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功能,因而成为近年来糖尿病相关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靶点。本研究利用源自SV40大T抗原转基因小鼠的胰岛素瘤的β细胞系βTC-6,于体外培养条件下,借助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对β细胞的特异性损伤作用,以探询此过程中不同Akt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其与βTC-6细胞功能间的关系,随之通过构成性激活的Akt1基因表达质粒转染实验来检测活性Akt1蛋白对βTC-6细胞生存和功能的影响,从而为发展相应的经Akt途径治疗糖尿病策略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