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2年的“地球峰会”令世界人民关注到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让环境规制正式步入到人们的视野,然而三十多年追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因环境污染酿成的惨剧一幕幕重演,又使得环境问题一次次被拿到桌面上为人们所提及。随着中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制造业不可取代的稳固地位,在一味的注重产出、增值的基础上,是否应该对制造业这个自身多排放、易造成污染的行业采取相应的环境政策干预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在明确该问题之前,对当前制造业污染状况的把握更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到我国制造业各大分类产业的排污状况以及目前环境规制强度到底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都是我们应当把握的问题。只有明确了甚至达到量化到具体指标的程度之后,再考虑政府是否应当进行干预以及如何干预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一味的摸着石头过河,只会事倍功半,更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为了全面了解中国的制造业发展状况,本文在界定中国制造业分类的基础上,计算得到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具体参照了来自于贸易领域的净出口指数这一指标,并在计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对环境规制强度和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进行分析检验,力图从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找出各产业部门最优环境规制强度的拐点,这对于以往的研究而言是个突破,更为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污染程度越高的行业环境规制强度越强;若将制造业按照环境污染程度划分为轻度污染行业、中度污染行业和重度污染行业三大类,则有轻度污染行业与中度污染行业的环境规制强度与国际竞争力呈倒U型关系,且目前均处在上升区间,重度污染行业的环境规制强度与国际竞争力呈正U型关系,且处在下降阶段;从国际竞争力角度出发,越清洁的行业越具有国际竞争力,大多数重度污染行业并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从要素禀赋角度出发,各行业呈现不同的景象,轻度污染行业的人力资本投入越多、物质资本投入越少其国际竞争力越强,中度污染行业与重度污染行业的人力资本投入越少、物质资本投入越多国际竞争力越强。文章的结束,将根据研究结论给出相应的支持和促进中国制造业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并且从行业角度出发,针对其异质性提出符合各行业特点的具体措施,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