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旨是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研究如何评估公司的内在价值。本文采用的评估方法是现金流折现法,这是由公司内在价值的定义所决定的唯一准确的方法。本文采用了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紧密结合的结构安排,通篇使用我国上市公司民生银行(沪市,代码600016)作为分析案例。本文的研究意义是通过对公司内在价值评估的研究,把最好的投资分析方法介绍给国内众多股民,使他们有可能成为聪明、理性的投资者,从而促进中国股票市场早日成熟。 本文借鉴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最新文献,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搜集和加工整理了大量相关最新数据,并在下述七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一,在国外著作中,预测未来现金流的方法只有全面预测法和直接预测法两种,本文提出了第三种方法——关键因素预测法,并在案例分析中进行了实证;二,在国外著作介绍的现金流折现模型里,使用的是单一的风险贴现率,而本文提出在明确预测期和连续价值期应使用不同的贴现率,以充分反映预期现金流风险特性的明显转变;三,在计算连续价值的竞争均衡假设中,本文指出连续价值仍然和增长率存在着简单的线性关系,而非国外著作所说在此假设下连续价值和增长率不相关;四,普通行业现金流预测通常以销售增长和收益率作为驱动因素,但预测银行业的现金流应采用什么作为驱动因素,现有文献中都没有提及,本文提出应以存款增长和收益率做为预测银行现金流的驱动因素,并在案例分析中做了实证,并且提出分析银行业的收益率应使用总资产收益率,而不是净资产收益率;五,本文提出了估计银行每年新增净投资的独特方法,从而可容易地计算出银行各年的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六,在公司自身分析部分,按照质量分析和数量分析的逻辑顺序,本文提出了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管理能力和会计与财务分析三个分析要点;七,在评价公司管理能力时,本文提出了竞争战略决策能力、创造价值的基础——人和物、把握机会的能力、管理风险的能力等四个新的具体检验标准。<WP=3> 本文包括前言、正文、结束语和附件四部分,正文分为五章,下面逐一介绍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前言:阐述了本文写作的动机。 第一章,本文分析的前提。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概念和问题,详细介绍了公司、公司价值、公司价值的源泉和公司内在价值等基本概念,并分析了公司内在价值能否准确评估、评估结果有用性的逻辑前提和价值评估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错误理念等三个基本问题。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评估公司内在价值的现金流折现法模型,首先说明了现金流折现模式和会计模式的区别,然后介绍了现金流折现模式的模型框架和这种方法的思想来源、现金流折现模型的两种计算方法、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和计算,最后分析了驱动现金流量的两个关键驱动因素:增长率和回报率。 第二章,预测前的分析。该章是本文的核心之一,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行业分析,第二部分是公司自身分析,每一部分的分析都是结合案例进行的,是后几章预测的基础。在行业分析中,首先分析了行业外部力量对行业的影响,然后集中论述了影响行业竞争结构的五种竞争作用力,即进入壁垒、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卖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间争夺的激烈程度。第三章,现金流预测。该章结合案例主要阐述了如何预测自由现金流。本章提出了预测现金流的第三种方法——关键因素预测法,即通过预测增长率和收益率这两个关键的现金流驱动因素来预测现金流。具体在案例中,首先对民生银行总资产增长率和总资产收益率进行预测,然后通过一系列公式推算出明确预测期间的股权自由现金流。其中,总资产增长率是通过对存款增长率和存款负债比率的预测计算出来的。 第四章,风险贴现率预测。本章介绍了估算风险贴现率的一般方法,重点分析了如何估算股权资本成本。本文在估算股权资本成本时使用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先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估算出股权资本成本,然后根据定性分析的结论对其进行调整。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估算股权资本成本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确定无风险<WP=4>收益率,本文采用的是我国中长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其次,估算风险溢价收益率,本文使用数据是在美国风险溢价数据的基础之上调整后得到的;最后,估计β值,本文案例分析中使用Eviews软件做了一元线形回归,估计出了民生银行的β值。本章的特点之一是对明确预测期和连续价值期分别计算了不同的风险贴现率。第五章,连续价值预测及结果计算。本章主要介绍了连续价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计算连续价值的关键在于使用什么样的假设,不同的假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明确预测的期限,因为明确预测期结束时,必须确保连续价值所依赖假设的成立。本文案例中使用的是竞争均衡假设,该假设是在恒定增长率假设的基础上,再假定连续价值期间新增投资的收益率等于股权资本成本得来的。最后,在该章的案例分析中,根据现金流折现模型,利用前面的预测结果计算出了民生银行的内在价值,并对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束语:提出了本文的一些不足。附件:包括四部分,第一是本文的主要参考文献;第二是全文的尾注;第三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