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顶菊的表型可塑性及其适生区预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yo2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是菊科黄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现已成为我国危害严重的入侵植物之一。本文以33个地区采集的黄顶菊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同质园实验和自然竞争实验,研究不同地理来源的黄顶菊的表型变异,探讨黄顶菊在异质生境中的适应对策。主要结论如下:1)野外33个居群黄顶菊的株高、小花数、种子总重、千粒重、结实量、萌发势及萌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居群间的表型变异是其主要来源,其中结实量的表型可塑性指数最大。野外表型性状与采样地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黄顶菊结实量、株高与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主成分分析也表明,黄顶菊结实量、株高主要受降雨量影响。因此,表明表型可塑性可能是促进了野外黄顶菊适应性,从而增强其入侵性。2)南京同质园种植条件下,33个居群黄顶菊的结实量等性状均差异不显著,验证了表型可塑性是野外黄顶菊表型变异的主要原因,而非遗传分化。3)通过ENMeval数据包优化MaxEnt模型参数设置,基于物种分布数据及环境变量预测黄顶菊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并通过百分比贡献率来筛选关键环境变量。最终以七个环境变量构建了 MaxEnt模型,预测了黄顶菊的分布区,结果表明黄顶菊在我国的潜在最佳适生区为河南中北部、山东、江苏及安徽三省交界处,RCP4.5气候背景下,2030s及2050s下最佳适生区将进一步在华东地区、云南及新疆地区拓展。模型构建过程中关键响应变量为降水季节变异系数、人为干扰因子、最干旱季均温。在南京采用黄顶菊自生苗自然竞争实验尝试验证新模型预测结果,结果表明黄顶菊自生苗在前期竞争力弱。在人工除草下,可成株结实;但在不除草下,难以成株。这进一步支持了黄顶菊的入侵模型,以及存在逐步入侵江苏风险。这表明黄顶菊虽具备入侵江苏省的能力,但尚未能传入合适的生境,使得其获得定植。因此,江苏省应加大黄顶菊早期预警。
其他文献
重组自交系群体遗传背景相似,是一种永久性群体,可以进行有重复的比较试验,适合于受环境影响较大的复杂性状的研究。本试验以亲本为宁7840和Clark小麦重组自交系的群体及其亲本为材料,设置减氮和对照2个氮肥水平,分别为150和240kg·ha-1,研究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品质、干物质积累与氮素转运对减氮响应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分层碾磨技术,探究小麦籽粒胚乳不同部位蛋白含量对氮肥响应的空间分布差异。主
学位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废水、废气、废渣等的排放以及采矿、冶金和农业生产等活动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上升。土壤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在人体积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本文尝试通过施用不同土壤改良剂和轮作种植模式,研究作物对镉(Cd)和铅(Pb)的吸收、积累和转运,旨在实现农作物安全生产的同时,土壤重金属污染农田得到有效治理。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本文首先调查了施加不同钝
学位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中有重要作用。长江中下游麦区是我国主产区之一,小麦生育后期降水过多造成的涝渍灾害是该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渍水锻炼可提高植物对渍水胁迫的耐受性,经花前渍水锻炼的小麦植株叶片光合能力增强,渗透调节能力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强,从而减少渍害造成的籽粒产量损失。不同小麦品种对渍水胁迫和渍水锻炼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尚未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选用全国广泛
学位
当前我国对优质稻米有巨大需求。水稻籽粒品质参数的快速、准确获取对水稻前期栽培管理及后期分类分级收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寻求一种高效、准确的水稻籽粒品质参数预测方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高光谱遥感的发展为作物生长指标监测预测提供了有用的数据。本文立足于提高稻米品质,指导水稻分类、分级收购收获的现实需求,围绕水稻穗器官(米粉、干穗、鲜穗)及冠层尺度水稻籽粒品质参数预测开展相关研究。其结果可为作物
学位
水稻是中国人民重要的日常口粮之一,保障水稻产量充足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更为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对于水稻的实际生产,产量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能够为科学生产和经济调控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水稻产量的测算主要依据单位面积穗粒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三个指标,而单位面积穗粒数作为与产量最为相关的农学性状,一般又通过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估算,因此,准确的获取单位面积的水稻穗数是实现水稻产量
学位
近年来饼干、糕点的消费量逐渐增大,而我国用于制作饼干的优质弱筋小麦粉供应严重不足,需要大量进口。长江中下游麦区是优质弱筋小麦的优势生产区域,通过对弱筋小麦品种的合理选择,能促进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具有代表性的弱筋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江苏安徽的8个生态点种植。本研究分析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品质区域变异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各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找出影响弱筋小
学位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是目前被认为最重要的三种温室气体。稻田生态系统是农业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增加的重要来源。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是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中之重。稻田温室气体(CH4、N2O)排放受土壤属性、气象条件、栽培管理措施和水稻品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物模拟模型为定量分析不同因素
学位
发酵乳是人们利用益生菌的主要食物来源,因其独特的质地和特殊的发酵香气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通过发酵,牛奶中的蛋白、糖类和脂类被分解为更小的营养物质,并生成多种风味成分,使产品口感味道更加独特,人体更加容易吸收和利用。其中,发酵乳中大量活性乳酸菌对于调节人体肠道健康、减缓衰老、降脂、防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开发更具特色的乳酸菌发酵制品,满足市场对不同种类的奶制品的需求,因此有关发酵乳结构和凝胶特
学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金属冶炼、农药使用及工业制造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多,导致大量重金属排放到土壤中,严重威胁着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而不当的处理方法进一步加重了污染,所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且环保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但常常受到植物生物量及重金属积累能力的限制,导致修复效率较低。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式近年来备受关注。
学位
多环芳烃(PAHs)由两个及两个以上苯环排列成线状或簇状而组成的有机化合物,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可通过食物链、皮肤接触、呼吸作用等途径进入人体,引发“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当前我国土壤PAHs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危害着人群健康和生态安全。开展PAHs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对于污染土壤的资源化开发利用意义重大。因修复效率高、适用性广、操作简单等特点,化学氧化修复被广泛应用于有机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