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牍是中国古代最早用于书写的材料,也是在纸大范围运用之前与古人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书写载体。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简牍被发掘出来,简牍墨迹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江林昌先生认为“20世纪的国学研究是甲骨文、金文和敦煌遗书的天下,21世纪的国学研究则是简牍帛书的天下。”这充分说明了简牍对于历史和国学研究的重要意义。简牍的发掘出土不仅为历史、国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同时也为书法的创作和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作为手书墨迹载体的简牍,可以直观地向我们展示古人的书写技巧,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书写者的书写风格,既能体现出书手书写的共通性,又能体现出每位书写者独特的用笔习惯和书写过程中的随机性。简牍墨迹跨越了战国、秦、汉、魏晋等几个朝代,如今所能见到的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在简牍墨迹中都已经出现,而且简牍向我们展示了由篆到隶、由隶到楷、行、草等过渡性书体,是研究书体流变的重要资料,这些过渡性书体对于研究各体书的源流与丰富书法创作的形式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秦简是简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出土的秦代简牍有四川青川郝家坪秦牍、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湖北江陵岳山秦简、湖北荆门周家台秦简、湖南里耶秦简等。其中,里耶秦简在里耶古城一口废弃的古井中发掘出,共计三万七千余枚的秦简以及二十余枚楚简,与其他秦简相比,里耶秦简数量庞大,超过此前出土各类秦简的十倍。里耶秦简为秦洞庭郡迁陵县的公文档案,记载了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迁陵县的行政活动。里耶秦简墨迹以隶书为主,与汉隶相比,尚属“古隶”,也叫“秦隶”,风格质朴严正,对于考察隶书的源起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隶书的创作形式的丰富提供了新的思路。里耶秦简中除了那些较为严正的隶书外,里耶秦简中还保存有为数不多的特殊墨迹,这些特殊墨迹不仅具有秦隶的典型特征,还体现出部分草书的特征,这种特殊的墨迹大多出现在简牍背面以及少数正面的潦草墨迹中,所占比重较小,其形体处于草书和隶书之间,趣味性极强。这种非隶非草的墨迹或许不是书手主观艺术追求所致,但也反映了基层史官在书写时书写状态的差异。这部分墨迹对于研究书体的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非隶非草的文字,正是由隶书向草书发展的过渡阶段,为我们了解草书的起源,认识秦汉之际的草化倾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草化倾向”反映了简牍墨迹中由潦草书写的隶书向独立草书书体发展的趋势,里耶秦简背面潦草的隶书正体现了这一点。笔者通过分析、对比和归纳后认为:与里耶秦简工整型隶书相比,潦草型隶书基本笔画的草化倾向体现在书写动作的减省、笔画连带、字形潦草且减省、章法自由随意中。草化倾向的产生与秦末“趋急速”的书写要求有关,也与低级史官书写风格和简牍的副本性质有关。草化倾向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地发展,不仅促进了汉代草书的形成,而且促进了各类草书的形成,还间接地改变了书法史的走向,促进了书法艺术的自觉化发展,对书法史的影响可以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形容。笔者通过分析里耶秦简具有代表性的十二方木牍中的草化倾向,明确草化倾向的产生原因、表现、发展和历史意义,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增强学术界对草化倾向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