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自制的Ti-28Ni(wt.%)共晶钎料实现了高铌Ti Al合金的可靠无缺陷钎焊连接。研究了钎焊工艺对界面组织和接头连接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最优的钎焊工艺(1100°C/15min)。选取最优工艺下获得的钎焊接头进行了800°C的高温耐久性试验,分析了高温以及空气氧化腐蚀作用对接头内部界面组织、钎缝端部组织和母材表面组织的影响,综合探究了接头的断裂位置与剪切强度以及接头组织之间的关系。归纳了接头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对接头反应层的生长行为进行了研究。真空电弧熔炼方法制备的Ti-28Ni共晶钎料主要由δ-Ti2Ni相和Ti基固溶体构成,钎料的固相线和液相线温度分别为940°C和980°C。钎焊接头的界面组织为对称结构,包含两个扩散区和一个钎缝区,界面中形成了α2-Ti3Al,δ-Ti2Ni,τ3-Al3Ni Ti2和B2相。钎焊工艺对界面组织有很大的影响,随着钎焊温度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Ni元素从钎料向母材的扩散量增多,促进了扩散区的增宽和钎缝区的变窄,但是钎缝区中连续的α2-Ti3Al物相层对钎焊工艺的变化并不敏感。1100°C/15min工艺下获得的接头具备了最大的室温和高温剪切强度,分别为248.6MPa和166.4MPa。裂纹倾向在连续的δ-Ti2Ni和α2-Ti3Al层中形成和扩展,过高的钎焊温度和过长的保温时间引起接头脆性增加,导致扩散区在剪切试验中产生大量裂纹。最优工艺下(1100°C/15min)获得的高铌Ti Al合金钎焊接头在经受300h的高温耐久性试验后,接头内部的界面形貌、物相构成以及元素含量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钎缝端部组织在高温保存时间超过55h后,端部表面开始生成混合氧化物反应层,氧化膜下方形成了多孔结构,300h后氧化腐蚀深度达到了25μm左右。母材表面氧化物随时间延长不断增多,300h后母材表面生成了5μm厚的氧化物反应层。300h时接头室温剪切强度降低为最小值147.8MPa。与未进行高温试验的接头剪切强度相比(248.6MPa)降低了约40.5%。高温氧化环境引起了接头组织脆性增加,尤其是钎缝端部经受长时间氧化腐蚀后形成了孔洞结构,剪切试验中裂纹容易在该区域形成并扩展到接头内部,导致了接头剪切强度的迅速降低。1100°C/15min钎焊条件下获得的典型接头的形成过程可以细划为六个阶段。不同钎焊工艺下获得的接头具有相似的形成过程,但之间也有一些不同。利用菲克第一和第二扩散定律,结合Ni元素在扩散区中的扩散行为,对扩散区的生长进行动力学分析,获得了扩散区生长动力学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