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河1油田石炭系滨岸相东河砂岩碎屑岩油藏是国内首例海相整装块状底水油藏,然而针对其储层特征的研究缺乏完整性,非均质性主控因素、成因机理认识存在不足,而基于常规渗透率模型的非均质性表征方法又无法真实地反映储层特征的井间差异变化。因此,本论文从沉积、成岩和构造分析入手,重新厘定了不同类型储层的主控因素,确定了微观储集空间的成因机理,并结合岩石物理研究,将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综合应用于不同类型储层岩石物理表征中,以期达到指导油田开发调整的目的。东河砂岩储层为三角洲背景下的滨岸沉积,根据沉积环境的差异将滨岸相储层划分为12种具有不同成因类型的微相;通过薄片分析发现东河砂岩储层主要发育压实、胶结、交代和溶蚀4大类成岩作用,经历了同沉积、早期压实、表生成岩、早成岩和中成岩5个阶段,目前主体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主要发育6种不同的成岩相类型。综合沉积相和成岩相的研究成果认为:河道改造型坝、河口坝改造型坝和粘土环边胶结成岩相叠合区的储层物性最好,储层内部孔喉连通性好,非均质性弱。通过沉积相、成岩相主控要素的叠加,将东河砂岩储层划分为8大类岩石物理相,其中PF2类岩石物理相宏观物性最好,微观孔喉连通性好。东河砂岩储层特征分析表明,其岩石基质主要由石英、长石、岩屑和填隙物组成,孔隙类型主要为剩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孔隙流体为油、水两相,据此建立了东河砂岩储层的岩石物理模型,并通过岩石物理理论公式的推导,确定了微观储层特征和宏观岩石弹性模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东河砂岩岩石物理模型进行了横波预测,并通过与其他不同预测方法的类比,发现其具有更高的表征精度。通过沉积相、成岩相的叠合分析,并考虑不同尺度资料的统一,最终确定了岩心、测井、地震尺度3大类岩石物理相的划分方案;不同岩石物理相类型的储层具有不同的测井响应和地震AVO特征,据此,通过岩石物理分析,确定了基于不同尺度资料岩石物理相定量参数的表征方法,且避免了干岩模量的求解,并以此定量参数为约束重建了渗透率模型,实现了非均质性的高精度表征;最后,利用叠前地震资料进行了基于岩石物理分析的岩石物理相参数、孔隙度和渗透率反演,并结合静态地质分析结果,对潜在优势通道进行了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