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人对内蒙古西乌旗乌兰坝地区的矿产勘查尚缺乏以详细的地质背景为依托的物化探综合分析研究,对该地区成矿规律和成矿靶区也尚未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把握。论文在对前人资料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土壤地球化学分析及室内综合研究,对内蒙古西乌旗乌兰坝地区地质背景、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合研究区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建立了可能的成矿模式,并提出了下一步找矿建议。得到以下成果和认识:(1)研究区大面积出露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地层;地层总体呈北西向倾斜的单斜地层;侵入岩主要为二叠纪斜长花岗岩(P1γο)、侏罗纪黑云母花岗岩(J1γβ)和白垩纪钾长花岗岩(K1ξγ)。(2)在Ⅰ、Ⅱ区圈定AP1AP6共6个综合异常,分别描述了6个异常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剖面测量以及探槽揭露等手段进行了概略查证,其中AP-3相对来说具有较大找矿前景。(3)经对Ⅲ区圈定的地质异常实施槽探、钻探、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岩(矿)石物性测定、土壤综合剖面、钻孔原生晕剖面以及系统取样等工作,圈出了1条工业矿体(Ⅰ号工业银铜矿体)、2条低品位矿体(Ⅱ、Ⅲ号矿体)。(4)对Ⅰ、Ⅱ、Ⅲ号矿体深部验证结果,结合激电测深资料分析,Ⅰ号矿体最大延深115m,Ⅱ号矿体最大延深32m,Ⅲ号矿体最大延深42m,认为深部无矿(化)体信息显示。结合物化探剖面测量进行查证及钻孔原生晕剖面测量,认为矿(化)体在走向和倾向上的找矿前景不大。(5)矿床的成矿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区域构造及燕山期岩浆活动,促使矿质发生了迁移。流体的多次沸腾及流体混合是发生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不同的热液阶段,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体。(6)该区铜-铅-锌-锡-钨多金属矿床多受断裂控制,且具有分带性。矿区赋矿围岩为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化探异常与侏罗纪黑云母花岗岩的分布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Ⅲ区的找矿前景不大,建议对Ⅰ区AP-3综合异常开展钻探工程验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