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以科学的饮食与合理的营养为基础。良好的饮食行为可以为幼儿提供充足营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把健康单独提出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之一,可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方面,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基础。并且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这一目标中,明确提出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在饮食方面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及教育建议,进一步说明了幼儿饮食行为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农村幼儿的健康问题也成为国际关注的一大问题。本研究以清河县H乡镇为例,调查幼儿园饮食行为的现状,旨在弄清当前幼儿园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幼儿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养成。本研究以清河县H乡镇为例,随机抽取2个行政村,每个村随机抽取一所幼儿园,一共两所幼儿园、345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和访谈调查法对幼儿在园饮食卫生和饮食习惯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采用个案观察和访谈调查法对幼儿在园饮食礼仪的现状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幼儿在家饮食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行分析,究其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逐步培养农村幼儿健康饮食行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幼儿的饮食卫生现状为:餐前卫生中大多数幼儿可以做到洗手,但是洗手方法不正确;餐后卫生存在不主动擦嘴洗手以及漱口现象。饮食习惯现状为:进餐速度忽慢忽快;进餐专注度不高,仅有少数能做到专注进餐;进餐独立性亟待加强;偏挑食行为较为普遍;几乎所有幼儿都存在吃零食行为。饮食礼仪现状为:通过个案观察发现幼儿懂得感恩;用餐中的礼仪习惯还要加强。分析幼儿饮食行为现状的成因,主要与饮食环境、成人教育方式、成人教育观和教育行为有关。可通过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家园共育,共创适宜生活环境以及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五个方面来改善农村幼儿的饮食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