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实体肿瘤中普遍存在的乏氧细胞,对射线有抗拒作用,限制了放疗的疗效,因此放疗增敏剂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本学位论文中以介孔氧化硅纳米材料为载体,通过对其进行功能化修饰,构建了活性氧输运体系用于肿瘤治疗,利用活性氧物质来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在改善肿瘤放射治疗疗效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论文工作取得如下主要结果如:(1)以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HMSNs)作为药物输运载体,在低温下,以过碳酸钠(SPC)作为活性氧源,在低温下将SPC在HMSNs的介孔孔道和空腔内合成,从而实现SPC的有效装载(SPC@HMSNs)。利用介孔氧化硅表面富含羟基的特点在SPC@HMSNs的表面包覆一层聚丙烯酸PAA,实现其对介孔孔道的封端(SPC@HMSNs-PAA)。SPC@HMSNs-PAA提高了SPC的稳定性并能够在肿瘤组织的弱酸性环境中(pH~6.5)加速释放SPC。细胞实验表明,SPC@HMSNs-PAA本身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与低能X-射线的联用后能够增加活性氧的产生,进而对细胞造成杀伤。通过对肿瘤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发现,细胞内产生了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OS),从而增强了对肿瘤细胞的的杀伤。(2)利用高铁酸钾(K2FeO4)与介孔二氧化硅(MSNs)制备的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FeOx-MSNs)为载体,将青蒿素(ART)作为活性氧物质装载到该纳米粒子的介孔孔道中构建ART@FeOx-MSNs,并提高ART的溶解度。ART@FeOx-MSNs可以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定向运动,具有靶向输运功能。体外肿瘤细胞实验结果表明,FeOx-MSNs是一种细胞相容性好,无明显细胞毒性的纳米输运载体。装载ART后的ART@Fe Ox-MSNs可以被细胞很好的吞噬,在低剂量时细胞毒性相对较低,与低能X-射线联用后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性,进而杀伤癌细胞。利用DCFH-DA这种荧光探针对增敏机制进行了探究,虽然ART@FeOx-MSNs本身对于提高细胞的荧光强度非常有限,但是与低能X-射线联用后细胞内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加,表明细胞内的产生的ROS明显增加,使得低能X-射线的杀伤力明显增强。(3)以SPC@HMSNs-PAA来输运活性氧,利用FeOx-MSNs进入细胞后在细胞中的溶酶体内(pH≤5.0)分解产生的Fe2+,通过Fenton反应进而催化SPC产生的H2O2分解产生活性氧。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PBS缓冲溶液中(pH5.0),FeOx-MSNs可催化SPC@HMSNs-PAA释放出的SPC产生更多的HO?等活性氧自由基。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SPC@HMSNs-PAA和FeOx-MSNs单独与ZR-75-30细胞共培养时均无明显细胞毒性,24h细胞存活率均在90%以上,但是细胞内引入SPC@HMSNs-PAA再与FeOx-MSNs共培养后,细胞杀伤力明显增加。进一步利用DCFH-DA对细胞内的ROS水平进行检测发现,FeOx-MSNs与SPC@HMSNs-PAA联合使用后,细胞内荧光强度增加,表明FeOx-MSNs引起了细胞内的ROS含量增加,并最终造成了细胞的毒性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