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明确旱地冬小麦水分和养分协同高效利用机制,本研究于2019-2021年在山西农业大学太谷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通过遮雨棚设减少1/3降雨(R-)、正常降雨(Rn)和增加1/3降雨(R+)3个降雨量水平,研究不同降雨量与0、135、180、225 kg·hm-2 4个施氮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积耗、生长特性、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品质及环境效益的影响,以期进一步完善冬小麦“以肥调水、以水促肥”理论,为旱
【基金项目】
:
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现代农业小麦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8YFD020040105); 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旱地冬小麦水分和养分协同高效利用机制,本研究于2019-2021年在山西农业大学太谷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通过遮雨棚设减少1/3降雨(R-)、正常降雨(Rn)和增加1/3降雨(R+)3个降雨量水平,研究不同降雨量与0、135、180、225 kg·hm-2 4个施氮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积耗、生长特性、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品质及环境效益的影响,以期进一步完善冬小麦“以肥调水、以水促肥”理论,为旱作冬小麦农田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降雨量、施氮量、降雨量与施氮量间互作对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量、花前氮素运转量、花后氮素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量、产量、氮效率、蛋白组分含量及加工品质、成熟期0-100 cm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影响显著。此外,降雨量对生育期总耗水量、各生育时期群体茎蘖数、全生育期农田土壤碳排放量影响显著,施氮量对各生育时期群体茎蘖数、全生育期农田土壤碳排放量影响显著。(2)较减少1/3降雨、正常降雨,增加1/3降雨显著提高了生育期总耗水量,达11.8%-33.2%;显著提高了拔节期群体茎蘖数8.2%-34.1%、开花期群体茎蘖数2.9%-12.6%;最终显著提高穗数4.4%-15.0%、产量3.4%-17.5%,但降低水分利用效率6.3%-15.1%;显著提高氮素吸收效率26.4%-42.3%,籽粒氮素积累量15.5%-27.3%,氮素利用率4.4%-12.5%;降低了籽粒清蛋白含量与面粉加工品质;提高了生育期农田土壤碳排放量1.4%-9.1%,但显著降低了成熟期0-100cm土壤硝态氮含量17.1%-39.0%。(3)施氮量在不同降水条件下对冬小麦水氮利用、产量及品质影响不同。2019-2020年,减少1/3降雨与正常降雨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生育期总耗水量、籽粒氮素积累量、产量无显著差异。2020-2021年增加1/3降雨条件下,较其它处理,施氮量225kg·hm-2提高了生育期总耗水量4.6%-10.1%、成熟期干物质量1.5%-18.4%、显著提高穗数9.2%-31.3%、最终显著提高产量11.8-38.6%;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0.6%-25.9%、提高面粉最终粘度、峰值粘度、保持粘度、稀懈值。同时,在任何降雨条件下,全生育期土壤碳排放量在各施氮量间无显著差异;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成熟期0-100 cm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显著增加,氮素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均显著降低。(4)不同降雨量与施氮量下相关性分析表明,生育期总耗水量与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运转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花前氮素运转量与穗数、穗粒数、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总之,增加1/3降雨有利于降低氮素残留量、提高氮素利用率,进而使产量显著提高,但会使品质有一定程度下降。同时,增加施氮量尽管在减少1/3降雨、正常降雨条件下对土壤耗水量影响不显著,但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而在增加1/3降雨条件下,则会使土壤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同步提高,进而显著提高产量,同时改善品质。
其他文献
棉纤维是胚珠外珠被表皮细胞分化而成的单细胞表皮毛,发育过程历经起始、伸长(初生壁合成)、增厚(次生壁合成)和脱水成熟四个阶段。研究影响纤维发育的遗传机制,对棉花纤维品质和产量的改善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染色质的结构是动态可变的,基因转录活跃时核小体排列松散,转录活跃区(如启动子、增强子)允许反式作用因子(如转录因子)与该区域上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参与基因的转录调控。易被反式作用因子结合的区
化石燃料过量消耗引发的环境与能源危机问题给全球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开发新型可再生绿色清洁能源是解决上述瓶颈的关键举措,而以生物柴油为代表的生物能源近年来引起广泛的关注。甘油三酯因其能量密度高、易于分离提取等优势被认为是制备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因此,挖掘富含甘油三酯的种质资源并解析其生物合成与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微藻具备光合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易于规模化培养及高效转化氮磷营养废弃物等
随着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深入理解和思维转变,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绿地中的行为的天然兴趣与专长,绿地健康成为了风景园林学科近年来的前沿与焦点之一。目前人类接触和使用绿地有积极的健康效益已得到许多研究和证据的支持,但绿地联系健康的途径与机制尚未明晰,尤其是由社会因素介导的途径呈现出证据不一的情况,需更多探索。本研究以重要且基础的社会互动作为切入点,旨在明确城市绿地使用者的社会互动的行为特征和水平,及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热环境恶化的问题愈渐突出。多层高密度的老旧小区承载了大量的城市人口,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必经场所,优化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空间的热舒适性,对保障居民的热安全、改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广州是我国湿热地区典型城市,老旧小区多分布在城市热岛中心,且具有独特的空间特征和改造局限性,因此广州地区老旧小区居民热舒适评价及调控范围、热环境改善方法急需研究。首先,对广州市52个老
在中国高速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与可建设用地不足的背景下,紧凑城市理论以及立体化的设计策略逐渐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城市综合体作为功能混合、形态立体的空间形态,是城市立体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方式,也体现出紧凑城市的设计理念。城市综合体室外开放空间是城市综合体中公共活动的主要载体,但是由于空间范围难以界定、空间类型繁杂等原因导致目前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与此同时,综合体却面临大量的实践建设需求,所以综
谷子已成为C4单子叶植物研究基因功能的模式作物,其籽粒中富含类胡萝卜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类胡萝卜素代谢过程位于萜类代谢中的MVA和MEP通路下游,其合成和降解的机制目前已较为明确,而针对类胡萝卜素代谢的调控因子及其调控模式仍有待研究。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个谷子品种在三个穗发育阶段的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大罕蛋粘谷(DHD)和晋谷21号(JG21)谷穗类胡萝卜素的主要代谢产物为叶黄素和
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有着十分明显的杂种优势,杂种棉具有产量高及抗虫抗病性优于亲本等优点。雄性不育作为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是遗传育种领域的重点和热点之一。雄性不育机理极其复杂,受复杂的基因网络精确调控,至今仍然没得到全面的认识和解析。Class III过氧化物酶(Class III Peroxidase,PRXs,EC 1.11.1.7)是陆地植物特有的一个庞大的过氧化物酶家族,催化氧化还原
大豆(Glycine max(L.)Merr.)不仅含有优质的蛋白质、油脂等营养物质,还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大豆皂苷、大豆异黄酮等功能成分。大豆皂苷是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类重要次生代谢产物,不仅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理功能,还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抗虫性。大豆皂苷主要分为A类、B类、DDMP类、E类、H类、I类和J类7类皂苷,其中A类皂苷的糖基乙酰化可以使大豆及其制品具有苦涩味,且生理活性低于B
景观装置作为城市景观与装置艺术结合的新景观形式,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发挥重要文化体验和审美教育功能。环境响应式景观装置建造需不断增长,但当前设计作品却存在审美、性能、功能等局限,这导致景观装置供需端不平衡。在风景园林数字技术全流程化和响应性景观发展趋势下,风景园林设计师希望把握智慧城市发展的数字机遇,寻求景观装置创新设计灵感和思路,摆脱景观装置的设计困境。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环境响应的景观装置普适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