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性是社会生活属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判断一个社会是否处于比较稳定、健康的发展状况,就可以从整个社会公共生活的角度进行评价。公共性概念有着广泛的意义领域,本文首先分别从存在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从存在论的角度来看,人不但是社会的存在物,也是自然的存在物,因而,就必须从人与自然共在的角度及人与人共在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遇到的公共性问题。人的存在方式,社会本身的存在形式,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必然随着各个时代公共性的发展状况来改变。作为社会共同体,有着自己的价值规范和价值追求。不同的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追求,同时,从整体上看,也有着某些相似的特征,如对“公正”的要求。公共价值需求是现实的、具体的,与人的现实生存条件和生活状况紧密联系着,不是抽象的。没有纯粹的“共”,也没有纯粹的“私”,公共价值必须得到个体的认同。公共性的手段和方法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各领域,在许多社会科学中也有许多公共性的视角。公共性思想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而且大多都与政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主义者对政府的公共性,对政府与市场关系和个人权利保护都进行了相当的论述。公共性的现实本质就是具体社会条件下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指的是处于公共领域中的主客体基于特定利益而形成的关系统一体。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是矛盾统一体,私人领域的需求、利益要求要通过公共领域来实现,公共领域为私的实现提供场所和条件。现实中的公共关系反映在各种公共性问题上。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是人的活动的主要公共领域,也是公共性问题产生的重要土壤,对公共性问题的关注程度,不但检验着一个国家的公共责任意识,也反映着对世界的责任感;不但是政治合法性的体现,也是公民意识、公民精神的体现。当代中国,公共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的关注,公共服务,公共经济,公民参与等都是公共性问题的重要反映。公共性问题本身也有着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文章最后,从政治、经济、人三个方面的公共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当前的现实,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有助于公共性理论的研究和公共性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