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菜豆是全球最受欢迎的食用豆类之一,是许多欠发达地区人们的主要口粮和植物蛋白质来源。普通菜豆产量不高是影响生产的主要问题。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加速培育高产、优质的普通菜豆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普通菜豆的籽粒大小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与外观品质密切相关。衡量籽粒大小和形状的性状包括百粒重、粒长、粒宽、粒厚等。目前,籽粒大小和形状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尚不明确。我国普通菜豆遗传研究基础相对薄弱,解析籽粒大小和形状的遗传机制,对于利用我国优异种质、加速培育高产优质的普通菜豆品种意义重大。本研究利用来自普通菜豆安第斯基因库和中美基因库,并且在籽粒大小和其它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的种质作为亲本构建分离群体,对百粒重、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等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研究。同时,对亲本间存在差异的两个质量性状花色和生长习性进行了初步定位。主要结果如下:1、来自安第斯基因库的大粒母本龙270709与来自中美基因库的小粒父本F5910配置杂交组合,构建了F2分离群体,在哈尔滨和北京两个环境下分别种植。F2表型鉴定结果表明,百粒重等6个目标性状均具有较大的变异范围,接近正态分布,符合数量性状分布的一般特征。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百粒重与其余5个性状之间在两个环境下均存在显著相关性;2、从本实验室开发的2000余个SSR标记中,筛选获得165个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利用这些多态性标记构建连锁图谱。哈尔滨环境下的F2构建的连锁图谱包括100个SSR标记,每条染色体上的标记个数为517个,连锁图谱总长439.88 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4.4 cM;北京昌平温室环境下的F2构建的连锁图谱包括了88个SSR标记,与前者相比缺少的标记分别位于第5、6、7、9、11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标记的个数在313个,连锁图谱总长421.94 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4.8 cM;3、本研究分别对哈尔滨和北京两个环境下的籽粒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在哈尔滨环境下共定位到38个QTL,位于除第1染色体以外的其余10条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介于2.39%17.37%,其中与百粒重相关的QTL7个,与粒长相关的QTL8个,与粒宽相关的QTL3个,与粒厚相关的QTL9个,与长宽比相关的QTL4个,与长厚比相关的QLT 7个。在北京环境下共定位到21个QTL,位于第1、3、6、7、8、9、11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介于5.92%22.53%之间,其中百粒重、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QTL分别有4、5、3、4、3、2个。两个环境下定位结果比较发现,SW7(SW7’)、SW6.1(SW6’)、SL6.1(SL6.1’)以及SH11(SH11’)分别位置重叠,SW9(SW9’)、SLW7(SLW7’)和SLW8(SLW8’)标记区间相邻,位置相近。这些重复检测到的QTL具有相对较高的表型贡献率,为精细定位提供了参考,也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奠定了基础;4、利用哈尔滨的F2群体定位到1个花色基因FC6,位于第6染色体上,与标记P6S1紧密连锁;定位到1个生长习性基因GH1,位于第1染色体上,与标记P1S82紧密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