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近年来突出的环境问题,其中稻田的氮、磷流失成为主要原因。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能够从源头减少氮、磷的输入,提高稻田系统的养分利用率。本文在紫云英全量还田的基础上,设计了多物种参与下的稻鸭复合种养模式,通过与常规稻作对比,养萍处理与不养萍处理的对比,从稻鸭复合系统中氮、磷的输入与输出途径出发,分析了氮、磷在系统中的迁移与循环特征,以及萍类对氮、磷的迁移与循环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与处理CK(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复合种养模式能够提高产量,以稻鸡鸭萍(F)处理最高,平均增产9.80%(4.96%~18.11%),主要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6.21%~28.57%)、总粒数(8.79%~26.36%)以及结实率(0.51%~4.79%)来实现的,其中,总粒数呈显著增加。而稻鸭复合种养模式下的千粒重均呈现下降趋势。(2)各个处理的氮、磷输入路径相同,主要来自紫云英还田、灌溉和降雨。其中,紫云英还田氮量平均所占比例为71.52%~72.76%,磷量平均所占比例为65.13%~66.98%。输出上,水稻吸收占据主要部分,氮、磷总量均达到95%以上。与土壤本底值相比,稻鸭复合种养模式下的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分别提高19.83%、15.26%,碱解氮含量平均提高1.31%,速效磷含量则下降14.17%。与常规稻作相比(CK),水稻吸收全氮全磷总量的增幅分别为0.78%~29.75%、22.28%~53.89%,总体上减少了氮磷流失。(3)养萍处理相比不养萍处理,全氮全磷含量均得到增加。土壤全氮含量、水稻全氮吸收量和水产品全氮输出量平均分别增加2.19%、13.62%和13.02%,土壤全磷含量、水稻全磷吸收量和水产品全磷输出量平均分别增加18.03%、16.89%和9.29%,说明养萍提高了氮磷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