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学习对方的语言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于是汉语教学作为一项事业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如火如荼地展开。 很多外国学生反映汉语是一门很难学习的语言,汉字难写、难认、难记,词汇难懂、难读、难用。出现这样的学习瓶颈,汉语自身的特点和系统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与对外汉语教师们教授汉语的方法、途径也有着直接的联系。目前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在理论与方法上主要分为两大种:一种是以词本位理论为基础的汉语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普及,为广大教师所采用。然而,对外汉语教学界多年以来的实践经验表明,此种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以至于学生缺少对单个汉字的识记与理解,出现“识词不识字”的尴尬局面,使学生们在学习汉语时走了不少弯路;另一种则是以字本位理论为基础的汉语教学,采用此种教学方法的汉语学习往往更加重视汉字的重要性,主张以汉字为汉语的基本语言单位,分层次、组合递进式地教授汉语,帮助学习者了解并掌握汉语的内部结构特征。 本文就是在字本位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汉字构词的内部规律,以此来降低汉字以及词汇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词汇,更好地学习汉语。全篇以“由字构词”为线索,阐述了以往的研究成果以及不足,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着手研究解决的方案。为了更加科学、有针对性地探索构词理据,笔者对“常用汉字”进行了新的界定,自制了一份专门针对来华留学生的《初级常用汉字表》(共741个汉字),并且将该表中构词能力最强的44个汉字抽出,作为分析汉字构词理据的基础。经过筛选,这44个汉字在《新HSK考试等级大纲》中共组成1020个词。笔者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词语的构词理据、规律进行了宏观与微观的分析,并将其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希望能够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