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金融的典型代表,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对繁荣民间借贷市场,促进金融民主,发展普惠金融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这种点对点的金融模式,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对称。中国P2P网贷行业的产生是金融压抑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央行对利率实行管制,压低存贷款利率,但居民储蓄存款不断提高,受资本逐利性驱使,导致部分储蓄存款流向其他投资渠道。在这些投资渠道中,P2P网络借贷因其具有高利率、高流动性、低风险等特点,在各种投资增值的渠道中脱颖而出。此外,中小企业因其自身规模小、信用度低等原因难以在传统金融机构中满足融资需求而P2P网贷提供了一种创新型的直接融资机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覆盖面更广,普惠的民众更多,使得P2P网贷行业迅速发展。但是,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国内征信体系不完善、监管制度不到位、相关立法不健全,特别是在金融抑制的大环境中,大部分P2P网贷平台偏离了信息中介的法律定位,提供增信等服务,发生种种“异化”,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发挥了类似于金融机构的功能,导致风险激增。自2015年起,各类平台卷钱跑路、经营不善、涉嫌非法集资等负面消息层出不穷,影响我国社会金融秩序稳定运行。虽然自2015年底,监管层下发多部文件,但是监管仍存在种种不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通过解读各部委下发的监管文件,梳理P2P网络借贷司法判例,结合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风险以及立法司法方面的不足,以监管问题为立足点,分类别进行研究。本文包括前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正文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P2P网络借贷概述。包括含义、法律特征、网贷平台的运营模式及体现的法律关系以及坚持信息中介的法律定位、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和践行普惠金融的监管理念。第二部分,P2P网络借贷面临的风险及对监管提出的挑战。分为P2P网贷平台的异化及其他风险、投资人的风险、借款人的风险以及第三方引发的风险,监管挑战包括目前政策的不充分以及偏离信息中介定位,实际发挥信用中介作用的平台面临的高杠杆率问题。第三部分,P2P网络借贷立法监管现状。通过文件梳理,明确P2P网络借贷行业的立法定位,实施监管的主体和业务规则。分析立法现状以及征信等相关配套制度,提出目前立法监管方面分类监管的不足、资金存管制度的局限性、借款标的限制的可操作性地以及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完善。在配套制度方面主要是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以及行业自律的发展。第四部分,P2P网络借贷的司法实践。分为四方面内容,法院针对P2P网贷纠纷的判决多倾向于保护出借人权益,导致借贷双方的利益保护不平衡。第二,在平台业务明显违规的情况下,司法判决仍然给予平台支持,体现了虽然这些判决贯彻立法指导思想,但缺乏司法能动性。第三,通过案例分析,在平台提供担保或以债权转让的方式参与到借款合同的执行中时,平台显然不再是单纯的居间人,此时判决几乎仍然将平台界定为居间人地位,合理性值得探讨。第四,根据平台与资金需求方的合同约定,分析平台是否实际实施了放贷业务,以及网贷平台的放贷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或金融监管政策。第五部分,P2P网络借贷的立法监管建议。在目前网贷风险和监管缺失的基础上,分几个方面提出完善的立法监管建议。包括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和职责、监管内容的完善、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以及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