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的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俗称“两会”)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布这一报告。每年,中央政府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是这些报告中最受瞩目的,该报告回顾并总结了前一年政府的工作情况,并总结了当年政府的各项工作,汇报这一年政府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包括了政府自身建设的内容。每年,各级政府会根据中央政府发布的这一报告,制定或调整本年度的工作任务。所以,中央的《政府工作报告》非常重要。此外,为了加强与国外的交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国情与现状,《政府工作报告》还被翻译成了几种国际通用语言。日本是中国的邻国,中日两国有着2000多年的交流历史,《政府工作报告》的日译版作为了解中国国情的一个窗口,对于促进中日两国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特有的东西,所以包含了很多中国特色词和中国式表达。那么,中央编译局在翻译《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是如何处理的呢?奈达提唱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强调功能对等,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功能对等包括四个方面的对等: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比起形式的对等,功能对等更强调意思的对等。此处的对等指的是译语接受者与原语接受者能获得大致相同的反应。《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种政府公文,是一种功能性的应用文本,是为了向两会以及人民大众汇报政府工作以及政策方针的文章。其日译版是为了让日本民众了解中国国情,加强中日交流。应该将《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尽可能传递给日本读者,让日本读者能够接收到与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信息,从这点来看,是可以从功能对等理论来分析《政府工作报告》译文的。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笔者打算从词汇、句法、篇章和文体这四个方面,以2016年和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译文为文本,分析《政府工作报告》的日译文,看中央编译局是如何将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成日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