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腊苏铜矿床位于阿尔泰山脉东段南缘,大地构造属于西伯利亚板块西南边缘与准噶尔板块的东北边缘斜向碰撞对接的构造部位。该研究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具备斑岩型铜矿形成的条件。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运用现代测试技术和方法,对哈腊苏铜矿区的主要矿物钾长石、黄铁矿和黑云母的化学成分、结构参数、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方面进行了矿物学研究,为该地区斑岩铜矿的成因分析和找矿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利用电子探针和X射线粉晶衍射对钾长石化学成分和结构进行研究表明,本区钾长石具有高有序度、低结构态的特点;与钾长石共生的斜长石的牌号约为An3,根据二长石温度计可得其形成温度约为300~400℃;含矿斑岩中钾长石斑晶的种属为微斜长石——正长石系列,可以作为含矿的判断依据;钾长石达到稳定时的最低温度大致为300℃左右。对黄铁矿的主要元素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进行研究表明,黄铁矿主要成分S、Fe含量的亏硫特征以及微量元素中较高的Co、Ni、Co/Ni比值(大于1)均显示其热液成因的特征;S/Se值多在1×104~2×104 ,揭示其为热液矿床;对黄铁矿的稀土元素进行研究,显示其规律为:本区中第Ⅲ世代黄铁矿稀土元素含量(ΣREE)总体上远大于第Ⅰ、Ⅱ世代;各世代黄铁矿LREE/HREE值均大于1,表明富集轻稀土元素;第Ⅰ世代和第Ⅱ世代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中稀土元素富集型,第Ⅲ世代配分曲线大致向右倾斜,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据前人研究得出的黑云母的成分标型,Mg/Fe值>0.5为含Cu斑岩,Mg/Fe值<0.5为非矿斑岩。本区黑云母Mg/Fe值都大于0.5,属高镁黑云母,反映出花岗岩岩浆结晶时氧逸度较高,验证了其矿床类型为斑岩铜矿。由幔源岩石图解得出本区中的黑云母的来源属于幔源。